狠抓落实筑保障 开局起步谋新篇
——2020年兰溪组织工作十大亮点回眸
万名党员干部一线战疫、355个“一肩挑”人选顺利当选、创新干部作风指数测评、打响“青兰之约”品牌……回首2020年,一个个“红色关键词”串起兰溪组织部门主动担当作为的深刻印记。
去年以来,兰溪组织系统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赢“两战”中心任务,牢牢对标“重要窗口”建设要求,守主责、抓主业、强作为,奋力推动党建提“效”、干部提“神”、人才提“质”,19项工作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首获“全国组织系统信息报送先进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助力“四大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梳理这一年的组织工作,十大亮点引人注目。
亮点一:
义无反顾战疫情,闻令而动践初心
战“疫”打响以来,兰溪全面发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1.3万余名党员干部、837支“党员突击队”紧急奔赴战场,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1480名“红色代跑员”逆行而上,为居家隔离、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全天候“代跑”服务,《人民日报》为此报道点赞。疫情趋于好转后,第一时间选派327名市管干部、1069名经济部门中层以上或退二线干部、2万余名党员开展“百千万”行动,全面深化“三服务”助力复工复产,累计帮助基层、企业、群众解决问题1.7万余个,解决率99.5%。“百人专家团”“学行督”等做法先后得到陈龙书记5次批示肯定。
亮点二:
搭建“干部作风建设指数测评”体系,把准作风脉搏
创新开发作风指数测评系统,通过1个总指数(作风建设发展指数,WDI)2个分指数(干事动力指数,CMI;服务能力指数,SCI),定量显示当前干部作风建设水平以及群众满意度、企业认可度、社会公认度,充分反映干部干事动力、服务能力方面的程度状况,直观呈现当前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倾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一年来,累计招募7451名“体验官”参与测评,收集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近千条,干部作风发展指数提升10.95%。
亮点三:
启动“溪心成长”行动,促进干部与事业共同成长
以“忠诚、自信、担当、干净、健康”等五个干部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为引领,构建多角度、立体化干部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干部与事业共同成长。搭建市乡村三级心理健康关爱体系,以干部心理素质提升中心为依托,为干部提供心理推普教育、团体辅导放松、综合减压引导、个体心理咨询等一站式关爱服务。同时,建立“溪心成长”行动志愿者队伍,分领域聘请6名专家督导和“心灵港湾”等5支专业团队,为干部心理分析、干预、研究和推广等提供支持。已开展覆盖全市16个乡镇(街道)、77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心理普测和团体辅导,对2000余名干部形成心理健康评估档案,做法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发批示肯定。
亮点四:
制定干部监督“三色”提醒实施办法,为选育忠实干净担当干部守好门
持续开展“四不”专项整治,强化日常微问题警示监督,督促干部忠实干净担当。加强对谈心谈话、信访反映、审计检查等日常监督发现的微问题干部的警示提醒,制定《兰溪市干部监督“三色”提醒实施办法》,按照问题的情节和个人改正的程度,实行“蓝黄红”三级分类预警。蓝色的以提醒注意为主,黄色的予以批评教育,对多次受到黄色或红色提醒的干部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视情予以组织调整。今年结合干部作风建设指数测评等日常监督,发放蓝色提醒函4份、黄色提醒函12份、红色提醒函2份。
亮点五:
选出“好头雁”,换出新气象
围绕“选人干事”,深入开展“实干比才”活动,在干事一线搭建“比武大擂台”,将村庄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作为人选排摸的重要参考,对人选进行综合性考评。市级层面先后开展6轮“逐乡过堂”,逐村逐人研判分析,43名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村社干部被挡在门外。突出“干中换、换中干”,围绕“干事四问”,对村社干部逐个点名、逐题发问,提前谋划确定干事承诺5738项。去年,共选举产生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2326名,355个“一肩挑”人选全部顺利当选。新班子当选后立即敲定“开门一件事”,一周时间环境整治、污水终端改造、路灯安装等572件民生微实事得到有效解决。
亮点六:
精准选派327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实现驻村包村全覆盖
为加强“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迅速制定村级权力监督“5+1”工作机制,制定下发“第一书记”需求征集表,准确掌握派驻村类型和所需干部专业特长,形成“需求清单”,精准部署“第一书记”派驻工作。同时,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制定出台《严管厚爱驻村“第一书记”十条举措》,聚焦业务能力、工作作风两方面,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推动“第一书记”尽心履职。截至目前,327名“第一书记”累计为村集体争取项目建设资金1780多万元,推动完成新农村规划、土地流转、351国道政策处理等重点项目103个,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00余万元。
亮点七:
“三师”标准化服务,为小微企业送上及时雨
从全市10家律师事务所、3家骨干会计师事务所和兰溪农商银行抽调精干力量67人组建21支“三师服务团”,将全市3家省级小微企业园和1.12万余家小微企业划分为21个网格,进行“一对一”精准配对,为企业常态化提供法律咨询、财务税务指导等公益服务。同时,率先制定《三师助企服务规范》,从仪容仪表、职业道德等7个方面规范“三师”个人素养,明确规定了26项服务内容和4个禁止行为,为“三师”服务团入企开展工作提供标准化指引。同时,在“兰溪组工”微信公众号开通“三师助企”码上办服务功能,建立小微企业问题收集、交办、解决、评价、汇总分析闭环机制,实现问题“码上办”且“马上办”。一年来,共走访服务小微企业1231家,累计收集问题302个、解决问题217个,帮助排除法律风险92个、化解矛盾85个,帮助企业获得贷款22.29亿元。
亮点八:
探索施行专职副书记管理办法,实现党务干部专职专管
针对专职副书记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提高准入门槛,明确任职资格、前置审查工作、优化年龄结构,牢牢掌握“话语权”,严把选配关。同时,做好专职副书记任职专训、业务轮训、素质培训“三个培训”,开展任职谈话交流、季度工作交流“两个交流”,述职“一轮考评”,促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取长补短、推动工作。去年以来,实现任职谈话100%全覆盖,有效增强专职副书记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其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做好表率。此外,聚焦经费、履职、成长三个重要因素,强化党建工作保障,增强专职副书记干事底气。
亮点九:
打造“青兰之约”品牌,助力青年人才从“候鸟”变“留鸟”
深化“青兰之约”人才服务品牌,全力帮助青年人才拓宽在兰“朋友圈”。组建婚恋交友工作专班,整合工团妇等10家单位力量,以“轮值”的方式开展活动。建成兰江英才俱乐部,成立青年人才交友联谊服务联盟,配套活动室、共享厨房、茶叙吧等设施,先后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课程24期,累计400余人次参与。绘制一张幸福指数对比图,从人才竞争力、居住成本、交通出行等方面入手,直观呈现在兰优势,引导来县域奋斗青春。为20对青年人才举办集体婚礼,市委书记陈峰齐和市长王新锋现场见证,颁发纪念婚书,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先后被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目前,已组织开展“青兰之约”人才联谊活动54场,吸引3000余人参加,帮助166人解决“人生大事”,引进大学生1.9万人,为前五年引进人数之和。“栓心留人”做法得到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敏强批示肯定。
亮点十:
实施“日事日清”工作机制,增强组工干部“担当追赶”行动自觉
围绕“日事日清”,实行“543”内控管理实施办法,强调“跑起来干事、深下去落实”的执行力、担当力,明确五条日常管理规范、重申四个内部管理制度、细化三张重点工作清单,以每人一本“日事日清”手记贯穿始终。同时,用好“红黄榜”内部通报制度,全面督促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周三调研日”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调研892人次,协调解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175个,推送优秀调研手记20篇,形成调研报告5份,切实提升科室工作效能,增强组工干部“担当追赶”的行动自觉。
站在新起点,接续奋进正当时。2021年,兰溪组织工作将紧紧围绕建党百年这一主题,结合全市“三个年”活动,举全战线之力,集全战线之智,抓作风赋能,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干部队伍;抓治理提效,着力夯实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基层战斗堡垒;抓人才攻坚,着力汇聚赋能现代化建设的各方英才;抓整体智治,着力提升助推现代化建设的组织工作水平,努力为兰溪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组工力量。
本版文字 通讯员 兰组轩 记者 杨一之 本版图片 由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