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
“事不过三”源自春秋战国时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意思是指同样的事不宜连做三次,也是用来警告人不要让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
二年级暑假时,妈妈让我在去夏令营前把作业完成。我满口答应,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完成任务。可是嘴上说着容易,真要行动起来太难了。我每天只是象征性地完成一点简单的作业敷衍了事。
夏令营很快结束了,回家后的我还沉浸在游玩的乐趣中,依然我行我素,不听妈妈的告诫。终于到了假期的最后一天,我还在书房奋笔疾书,到了晚上十点还没完成。妈妈摇了摇头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事不过三啊!”
这个寒假,我本想痛快地玩几天,可一想到以前假期赶作业的情形,就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拖作业啊。现在,我每天都会写完当天该完成的作业,一天都不会偷懒,甚至有时我还提前完成两天的作业,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通过写假期作业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规划,先紧后松,今日事今日毕。我要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并把妈妈说的“事不过三”永记在心。
兰江小学五(2)班:吴雨泽
指导老师:杜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