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第07版:万象

文章导航

福建古稀老人热衷收藏古钱币 创作百余幅古钱币书画

  “咸平通宝”“元丰通宝”“熙宁重宝”“淳熙通宝”……4月9日,在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叶立旗位于福建省福州福清市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多个时期的钱币。

  宝鼎、帆船、宝剑、字、画,工作室的摆件多与钱币有关。其中,他研发的“古钱币镶嵌法”,将大量无实际价值的古钱币制作而成的书画作品令人十分震撼。

  叶立旗收藏古钱币已有三十余年时间。出于爱惜之情,他便想:如何将残破的古钱币变成宝?为此,在他多年的收藏生活中,一直在思索、探讨和研究。此间,他利用残破的古钱币排列、粘贴成“麒麟”“青龙”等神兽和“十二生肖”,但这个工艺品制作“简单”,还不能让其“满意”。

  2016年,一位日本好友赠送的一幅楷书书法作品《钱神论》,触动了他的“灵感”。“我突然就想,能不能利用残破的古钱币来制作书法作品?”于是,叶立旗开始着手尝试。没想到,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研发出了“古钱币镶嵌法”,创作了多幅古钱币字画作品。

  “它开启并奠定了我在继承、发扬古钱币的修旧利废、变废为宝、保护利用的新一页。”叶立旗如是表示。此后,他又开始尝试用古钱币做成“鼎”“剑”“船”等实物。

  工作室内,一幅画作引起记者的注意。据其介绍,画作中的古树、两只鸟都是由燕国明刀镶嵌而成,古树下的土则由各个时期的古铜钱镶嵌而成。

  “燕国明刀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流通使用的货币。”叶立旗指着画作中的货币告诉记者,埋在土里近两千年,出土后的燕国明刀很多都残破、无实际价值。所以,他本着废物再利用的思想,将收罗来的货币镶嵌成了画作。

  临摹、双勾描刻划、甄别钱币颜色、古钱币剪裁……十多个步骤下来,一幅字画作品才能完成。“我现在是老有所乐。”叶立旗表示,基本上是一天都在埋头创作。

  至今,他创作了百余幅古钱币字画作品。“原来收藏的几吨破旧古钱币,如今剩下不多了。”74岁的叶立旗已逾古稀,在他看来,收藏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情结。

  叶立旗表示,自己喜欢看到人们对他的钱币艺术创造作出反响,“很希望有一个古厝或是一个平台,能够好好地将这些作品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古钱币文化。”

  据中新社


网站简介 | 公司简介 |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