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第04版:凤舞水亭三月三 各族共铸共同体

兰溪绘出美丽畲乡幸福画卷

水亭成为“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乡”

  记者 陈志恒

  昨天,浙江省第七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暨水亭畲族乡第十一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举行“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培育对象”授牌仪式,兰溪市水亭畲族乡党委书记赵宁从省民宗委副主任金伟手里接过了这份沉甸甸荣誉和责任。

  “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定当不负期待、勇挑重担,将水亭畲族乡打造成为民族乡村振兴的‘金名片’。”赵宁说。

  作为我省13个有民族乡镇的县市之一,兰溪现有户籍少数民族人口6828人,民族乡1个,民族村15个。近年来,全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重要窗口”建设的责任担当,全面实施民族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民族乡村经济和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水亭畲族乡,“畲乡药镇”和“柚香小镇”让人眼前一亮。“畲乡药镇”里种植木芙蓉等中药材5500余亩,到2022年将实现万亩种植规模;“柚香小镇”核心区近10万株果树苗木种植工作,助力柳塘章等7个民族村农户增产增收,共同走上富裕路。

  民族村“三朵花”绘就了美丽畲乡的幸福画卷。诸葛镇横畈村每年举办的芙蓉花海音乐节成为擦亮兰溪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厚伦方村的诸葛草堂樱花园用十万株绚烂夺目的樱花,吸引十万余名游客前来打卡……春天,到诸葛赏樱去,成了旅游新时尚,也带动了一批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项目。眼下,游埠镇范院坞村的紫薇花海已初具规模,作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正喜迎八方游客。

  此外,兰溪还大力发展“四水共盛”产业,持续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光光水亭就种植了水果4500亩、水稻12000亩、养殖水产7400亩、水生蔬菜100余亩,并完成生塘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田建设等土地整理项目7000余亩。

  狠抓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兰溪也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除了一大批非遗项目外,兰溪成功打造了对外展示研究畲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西方坞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厚伦方村被推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申报对象。

  实打实的数据最具说服力。202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畲乡人真正实现了发展之梦、富裕之梦。随着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的不断增多,兰溪也通过“城市民族之家”“县级少数民族联谊会”等组织,让外来少数民族兄弟生活在兰溪、就业在兰溪、幸福在兰溪。

  新起点,新征程。接下来,兰溪将以打造民族产业经济带、紧抓水亭畲族乡“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为契机,加速民族文化和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歌舞翩跹 情醉畲乡

  艺术之美、民族之美、文化之美

  记者 蒋宇欣

  歌满水亭三月三,鹃花如火照畲峦。昨天上午,在绵绵细雨中,以“凤舞水亭三月三、各族同铸共同体”为主题的浙江省第七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暨水亭畲族乡第十一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正式开幕。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音乐响起,一场充满浓郁畲族风情的大型畲乡实景歌舞演出拉开帷幕。刹那间,鼓声阵阵,舞台上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演员载歌载舞,幻化出多姿多彩的美丽图景。整个《记·印山哈》实景歌舞秀通过《亘古山哈 薪火相传》《凤凰于飞·千里共贺》《畲汉同梦 共铸辉煌》三个乐章,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畲味”视听盛宴。

  精美的服饰,别致的舞台,独具韵味的音乐,表演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之美、民族之美、文化之美,令人目不暇接,让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畲族群众的热情与灿烂的畲族文化。而阿哥刚劲的舞姿和阿妹踏歌起舞的曼妙身姿也尽情地展现了畲族风采,畲家儿女的热情演绎瞬间将现场的观众带入到浓郁的畲族地域风情中。

  节目《山哈魂》中,表演者身着民族服饰,掷地有声地敲打出鼓点,在视觉、听觉上向观众展示了畲族艺术之美;畲歌《水亭有个三月三》,用山歌传唱出一曲乡村振兴歌;群舞《丰收茶韵》,跳出了畲族群众对新生活的向往,更是将现场的氛围一步一步推向高潮。丰富多彩又极具民族特色的表演,让观众直呼过瘾。

  “希望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在一起,祝畲族的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节目间隙,来自兰溪的其他少数民族也用自己的民族语言送上祝福,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这一节日里,我们载之以歌舞,庆之以欢声,迎八方来客,纳四海亲朋。”此次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精彩歌舞秀,还有畲族非遗项目展示(编织畲族彩带、竹编)以及极具畲乡风格的祭祖舞、断头龙、畲族婚嫁等当地民俗文艺表演,让游客充分感受到畲族“三月三”浓厚节日氛围。

  品特色长桌宴 享浓郁畲乡情

  “三月三”,宴请八方来客

  记者 蒋宇欣

  畲乡“三月三”,桌列佳肴,宴请八方来客。昨天中午,水亭畲族乡畲族风情园内飘来阵阵诱人的香味,当地畲民们为庆祝“三月三”盛会摆起了特色长桌宴。

  长桌宴是少数民族用来招待宾客的一种民族礼仪,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桌子板凳一张连着一张似条长龙,桌旁坐满了当地村民及专程赶来参加“三月三”的嘉宾们,众人欢聚一堂,翘首等待长桌宴开宴。

  “三月三长桌宴开宴啦!”随着一声吆喝,宴会开席了。为了表示畲乡最诚挚热烈的欢迎,热情的畲族人民为宾客准备了“畲乡十大碗”。畲族传统美食最早源于山水农耕文化,山哈人信奉,所有的美食都是上苍对人们的一种恩赐,“畲乡十大碗”中的每一道菜都饱含了美好的祝愿。

  这道“嵌糖麻糍”选用水亭特产糯米为原料,米粒粗而短,黏性介于糯米和梗米之间,经过蒸煮、拍打而成,具有软而不粘、味香色好、煎煮皆宜、饱食不腻等特点,寓意各民族像麻糍一样粘合在一起,生活甜如蜜。

  乌米饭是畲族人采摘乌稔树嫩叶,先置于石臼中捣烂,使其释出紫黑色的汤汁,然后一起装到布袋里挤压,去渣留汁,再加入适量清水,取精选的糯米浸泡其中,数个时辰后捞起,放在木制饭甑里蒸熟而成。乌饭色泽透亮、香气逼人,畲族民间都会在“三月三”吃乌饭,有“吃了乌饭,上山下山不怕虫蚁”的说法。

  “凤凰涅槃”,从名字上就体现了这道佳肴的特别。汉族人民大年廿,常用鸡肉、猪肉及鱼肉来祭祖。而水亭的畲乡人民,则在“三月三”这个节庆之日,用上等的鸡肉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宾客的浓情厚意。

  这些冒着腾腾热气的“畲乡十大碗”,散发着来自畲乡山野的魅力,令在场食客大快朵颐,还有些嘉宾边吃边拍照,与未能来到现场的朋友、家人分享。“第一次参加长桌宴,感觉非常不错!”“从菜名到摆盘都非常有特色,下回我要带上家人一起来体验!”嘉宾纷纷表示,第一次融入到盛大的畲族节日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坐拥畲乡,品味畲食,几杯醇香米酒下肚,身着盛装的畲乡姑娘们边舞边唱,一时间敬酒歌四起。畲家长桌宴经过用心打造,将畲族文化融入菜品菜式、节目表演中,为远道而来的宾客献上满满的祝福。

  此刻,水亭畲族乡,这个兰溪最大的畲族居住地,变成了美食天地、歌舞海洋……

  舌尖上的“三月三”

  感受畲乡美食风情

  记者 蒋宇欣

  昨天上午,畲乡水亭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现场除了精彩的表演,还设立了兰溪本土特色小吃展示区。麻糍、乌饭、千层糕……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早已做好准备用舌尖去感受畲乡饮食文化。

  在畲乡,麻糍作为特色小吃,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夹红糖芝麻心,再裹一层芝麻粉,甜而不腻、爽口筋道。为了准备“三月三”盛会,雷阿姨一早便开始忙碌。“麻糍是畲族人民在重大节日时招待客人们的食物。畲族人民热情好客,招待客人都希望拿出最好的东西,小小的麻糍有着‘生活甜美,又香又圆’的寓意,表达了畲族人民对远方客人的欢迎。”

  刚做成的麻糍,融香、甜、软、糯为一体,吸引了不少游客眼球。“太好吃了,我刚刚已经吃了肉沉子,现在又来尝麻糍了。”市民朱女士一手捏着一个,品尝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吃到千层糕,味道很不错。”在不远处的摊位前,从龙游特意驱车赶来的王卿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水亭“三月三”,精彩的表演已经让他深深陶醉,当品尝到本地美食时,更是让他爱上了兰溪。

  本次“三月三”活动,主办方不仅通过现场品尝来推荐兰溪美食,更是邀请了网红主播在线吆喝。现场售卖产品多达到几十种,不仅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较好的品质保证,为线上消费者带去一场采购盛宴。

  “水亭千张生产历史悠久,以薄、细、韧、口感好而闻名。目前已经成为水亭一张金灿灿名片,也是兰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播热情的推介,让不少网友欣然下单。网友“小橙子”表示,早就听说兰溪美食众多,但是一直没机会去实地品尝,这次看到在线售卖,赶紧下了订单,将兰溪美食“带回家”。

  现场,除了专业的直播团队,“水亭小食村播基地”揭牌成立,一支由村民组成的直播队伍,为家乡农特产品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