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位抗肿瘤勇士结对成功 温暖同行
金华艾克医院第四届抗肿瘤结对子活动正值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很多原本坚强的人,生病之后,因为身体的病痛,心灵上也会空虚寂寞。尤其是得了肿瘤的患者,会变得更加脆弱,他们心里的苦,不敢说给家人听,怕家人担心,更不想与陌生人分享,因为可能换来的是无尽的怜悯与同情。
从医30多年的金华艾克医院创始人孙彩珍,通过看诊40余万人次肿瘤患者的经历中体会到,凡是康复后病人介绍来的新病人,信心都特别足,这些新病人会觉得:“他那么严重都康复了,难道我这个还治不了?”这也是种福堂每年坚持举办“抗肿瘤结对子”活动的初衷。
4月20日,正值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由杭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金华艾克医院、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联合主办的“关爱生命,科学防癌”主题活动(暨第四届抗肿瘤结对子活动)圆满落幕。这是一场爱心的传递,是抗肿瘤明星们与正顽强同病痛做斗争的抗肿瘤勇士们之间的爱的传递,这份爱无私而伟大,充满正能量,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同肿瘤抗争20年的奇女子 与有着同样经历的她成了好姐妹
有很多肿瘤康复患者说,一个肿瘤病人在选择治疗手段时,当赢的概率只有两成,会有勇气采用吗?在拯救生命的道路上,选择很重要。
杭州汪大姐,在经历了两次病魔袭击,耗尽家财和病痛折磨后,却被大医院告知已经无药可救,无奈之下家人带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理让她去尝试中药,却不料这一试,为她博回了生命的奇迹。
“那时化疗,真是感觉比地狱还地狱,看到那个红的化疗输液,心就慌了,手都是发抖的。真的路也走不动的,每天这个管子,针戳进去,脖子上打,整整八个月,医院里,特别痛苦。”
在经历了右乳全切手术、肿瘤肝转移、6次化疗控制等一系列苦痛后,本来不太抱希望的汪大姐,被朋友和家人劝说,来到了种福堂(艾克)医院。“一开始全家人对这个中药有些怀疑,可当时也没有其他的路可选择,父亲只好听从孙院长的话,坚持给我吃中药。那时候,一麻袋一麻袋的中药,都是父亲背回来的,药也每天给我煎,这一吃就是五六年,肿瘤也被慢慢控制住了。”
如今20年过去了,对于经历生死之后得来的健康生活,汪大姐心怀感恩。她高兴地加入了“种福堂肿瘤康复俱乐部”,还认识了同样身患乳腺肿瘤的病友陈大姐。她们2016年结成抗肿瘤帮扶对子,在一起互帮互助,分享交流自己的抗肿瘤经验。陈大姐有段时间感觉身体不错,就麻痹了,不吃药了,后来家里拆迁搬家因为劳累过度,人一下轻了14斤,再去医院检查,肿瘤指标比当初动手术前还高。
汪大姐说:“就天天劝她,一定要提高自己免疫力,锻炼身体,中药坚持吃下去。你不吃,抵抗力都没有了,大家都是同病相怜,活着总是好的。要按时服药严格忌口,再不敢有半点马虎,看看我都与瘤抗争20年了。”
“从化疗那一刻起,我们那边的人呀,感觉真的是没有希望了,包括我的家人,都叫我不要看了。唯一的儿子,钱也不肯拿出来。所以每一次来吃中药的时候,看到孙院长还有杨大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感到无比的激动,就像回到了外婆家,安心又舒服。实在是,家里经济条件差了一点,太可怜了。”说完这句话,老宋就情不自禁地去拥抱杨大哥和孙院长,他说没有他们两人的帮助,他可能挺不过2020的年关。老宋口中的杨大哥,正是与他结对子的抗肿瘤明星老杨。
老杨今年70岁,来自嘉兴海盐南北湖,2019年5月他被确诊为胸腔胸腺瘤,说起他的抗肿瘤之路,也是曲折不断。“那时候总是感冒,干咳嗽,没有痰,好个两三天后,还是咳。一直到4月份,脚突然肿得不行,肚子也变大了,而且越来越大,当时就怕是恶性肿瘤。谁知道去了县里的医院,一查胸腔里有两个肿瘤,脑子直接嗡地一声,真感觉自己完了。”
就这样,老杨从县医院到市医院,再到上海和杭州的大医院,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对他说这个病不能开刀、不能化疗,放疗也有很大难度。“有的医院是没设备,有的医院是不敢动刀,我只能每天挂盐水,还给心包里打了个洞,刚开始是一天抽1斤半、1斤8两的积水,后来是三天抽一次,但是抽了又长、长了又抽,还是没效果!”这让老杨的心慢慢死了,他曾经放弃过治疗,觉得这个病看不好了,也不想折腾了,就想家里待着。
后来老杨得知嘉兴这边有这个疾病康复者,就去拜访,通过朋友得知了种福堂中医医院。“当时就在网上查了下,了解到孙院长的爸爸是肝肿瘤,是她和她哥哥看好的,但是并没全信。后来找孙院长看诊时,她说我这个病她看得多了,这积水能排掉,这一听放心多了。就这样配了半个多月的药,好像是吃到第13天的时候,只抽了100毫升的水,还怀疑是里面堵塞了吗?到了16天的时候,水没了,就赶紧发微信问孙院长,她说可以拔掉管子了,但我不敢,硬是又坚持了10天才拔,拔掉的那一刻,感觉好轻松。后来去做B超、做CT复查,真的说没水了,特别开心。”
现在老杨不仅自己重获新生,还积极帮助其他病友坚定信心、走出困境,成了抗肿瘤结对子的榜样。
来自湖南永州的赵大哥在9年多前查出了肺部肿瘤。“当时查出来时就中晚期了,经常咳血,痰里面都是红色的。后来去了长沙大医院,说是肿瘤在气管和肺的交叉处,还不能做手术,医院里也没床位,我就走了。”
当时有两条路,一个就是去广州亲戚在的医院里做化疗,一个就是我弟弟这里,他说你来金华,我带你去个中医医院。就这样,到了艾克医院,谁知道孙院长看诊后竟然说:“小赵,你这个情况还好的,没事!有救的。”“我一听,嘿,没事?这样还没事?谁相信呀,但是心里还是燃起了希望,就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吧,试试看。话不多说,那天就拎了一麻袋的中药回去,弟弟还给我买了个罐子,每天煎药喝。”就这样,赵大哥坚持了近10年,如今他已经53岁了,但是头发乌黑,说起话来也中气十足。
赵大哥为人诚恳热情,经常将自己服药的经验分享给其他病友,这次与他结对子的小陈,就是才做过卵巢切除手术不久,刚开始服中药的新病友。他说:“我跟大家交流时,经常说不管哪里的中药,一个周期一般是1-3个月,如果吃了40多天,你自己还没有反应的话,那就要改配方或加量。而且一定要遵循医院的嘱托,要准时喝,你不能今天早上7点喝了,明天就变成10点了,那不行的。治病就要一心一意,就是要每天喝呀,认真忌口、放宽心、没事散散步,喝了20多天就有反应了,咳嗽还是有,但是身体舒服多了,感觉这个中药吃进去,血液里全都是药,它在杀病毒呀。”
除了新病友小陈,赵大哥的微信群里还有许多“粉丝”,他告诉大家服药期间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菜谱”来,还有坚持记录每天吃中药的反应,为大家答疑解惑,坚定彼此的抗肿瘤信心。
就像孙彩珍院长在活动发言中说的那样:“几十年临床实践中,我深知建立患者信心很重要,医生的话有用,康复病友的话同样有用,甚至更有用。心理因素在疾病尤其是肿瘤病人的治疗、愈后方面影响很大,抗肿瘤结对子活动,今年、明年、未来每一年,我们都要坚持办下去。”
记者 丁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