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诗社作品选
1982年2月,王少杰、杨金龙等人发起了兰溪历史上第一个新诗社团“大堰河诗社”,在周边县市和省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同年5月,艾青重返诗坛首次回老家,得知消息非常高兴:“好啊,办起来了,那就把它办好!”1996年5月5日,艾老停止了思想,诗社也几度搁置,但社员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未忘记艾老嘱托。年届不惑的“大堰河诗社”在老一辈社员努力下,于本月再次挥桨起航,赓续了新的血液,开启了新的征程。
红五月
● 哨 杰
如果,把五月装订成册
那是一本分外厚重的书
它的封面是红色的
扉页上印着国际劳动者群像
天安门前大学生游行队伍的呐喊
是值得永远铭记的第一篇章
然后初夏的风,一页页吹过去——
世界红十字日
让人道主义光芒超越了国界和时空
母亲节海水般的问候
提醒世人莫忘来处并懂得感恩
汶川大地震过去十多年了
警报声响起时依然凄厉如泣
国际家庭日的默默温情
表达着所有轮船对港湾的向往
中国旅游日让一个叫徐霞客的人
比马踏飞燕更加令人起敬
世界文化和国际生物多样性
蕴含并昭示包容、环境与未来的深义
直到最后一页世界无烟日
寄托着人类把一个清朗的无烟世界留给花样少年儿童的厚望……
哦,五月的每一天
都在幸福与不幸中生长
五月的每一个昼夜
都在祈愿与砥砺中匍匐、奔跑、飞翔
而我,只想在它红色的封面上
画一条静静的小河
一条天下没有却闻名天下的大堰河
然后目送一只只梦想之舟
承载着无限真情与美好
从这里,扬帆远航……
白 菜
● 林隐君
发现一个好事者,想把白菜种在天上
这样,茎就有了云朵,叶有了蔚蓝和高远
把它种到水里,涟漪为茎
叶就有了浪,托举出的鲜活有了水灵灵的绿焰
把它种到心里,肉体为茎
灵就成了叶,青碧的部分是魂找到了根
哦!时光长河,何其斑澜,又何其折腾
一会儿虚无煮在锅里,一会儿梦想照亮现实
有时候,想实实在在成就一番事业
不如让根砥着大地,振翅的茎交出蓬勃……
纪念碑
● 金 晓
一拜,二拜,三拜
信仰的光芒
穿过那已成为文物的外墙
经过枪的准心直抵心脏
这些站着睡觉的人
心还在跳动
以一种战斗的姿势
看着我们
东方的中国梦
● 方云伍
贫,一个简单的“贫”字
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贫,束缚了我们的手脚
贫,掠夺了我们的思维
生活,在为脱贫抵抗
阳光的梦,托起人们新的希望
打起那青春的背包
支起那猎猎的红旗
工作能倦怠人的生理
却压不跨铁的理想
信仰豪爽地撑起新的天地
记忆定格了智慧与汗水的脊梁
一颗红红的火种闪烁
燃烧着火热的中国梦
啊!一派亲亲的故乡故土
把祈盼演释成现实
肩并着肩,手连着手
健康拉着快乐,生活拉着幸福……
巡航在烟波的江面
● 林马富
白云巡行在藏青色的天幕里
巡船巡行在婺江、衢江、兰江的烟波上
夕阳亲吻着横山马鞍一样的线条
绚丽的霞彩
轻轻笼罩着冲锋陷阵的巡船
月光心甘情愿赶来点缀
巡者陪伴一江鸥鹭
化作了平安序曲中点点的倒影
跳动的心率,警惕的眼光
山青青,水清清的誓言
随着粼粼的清波,荡漾
巡船与江风摩擦,唱出月光下的情歌
催眠了江岸人家
请收下这警徽的微光,巡波垒砌的长城
像啄木鸟守护森林,星星守牧疆场
塔 吊
● 赵勇鹏
身材高大
却深爱着脚下低矮的土地
为了减轻普通劳动者的负担
总是甘愿把沉重的担子挑起
时时刻刻将一个一个希望
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输送给每一个需要它的人
日日夜夜让人们放心安心
充电器
● 赵勇鹏
没有魁梧的身躯
没有耀眼的光辉
从来没想过要超越谁
从来没想过要启蒙谁
只想在人们需要充电的时候
助上一臂之力
却成了人类最好的朋友
天天不离不弃
大溪晨歌
● 孙 舟
客居边疆,白发渐苍苍
大溪水,常常哗啦哗啦流进梦里
大溪,是老家人祖祖辈辈亲切的乳名
大溪就是响堂堂的钱塘江
鸿雁洲头,成群的大雁半夜还在起飞或降落
雁南飞,雁北飞,哪个晓得何处是家乡
而我的家乡伍家圩,最早由茶店的炉火
将天光哔哩扑啦烧亮
弄堂小巷,开始响起踢踢踏踏的脚步
等到霞光映红金华山
大樟树下,码头边上
一张张白帆吱吱嘎嘎挂起来了
船头的小伙向浣衣村姑献着殷勤
囡仂,喜欢带点什么颜色的毛线呢
惹起嫂子们的哄笑声
村姑羞红脸蛋,棒槌噼啪噼啪
捶乱了老街飘来的大饼油条香
广玉兰
● 杨金龙
先于绿叶而长的,精致的蓓蕾
透露着罕见的清纯
犹如众多小精灵的微笑
绽放在乍暖还寒的孤寂中
风潇潇,雨冷冷
寒流、雨水、阳光的洗礼之中
枝头绽满光鲜玉质的春
高洁的芳华,渐渐消逝,滋养
茁壮成长的阔叶
以无私的衬托
以群体鼓掌的姿态
欢呼身边百花的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