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1日 

第09版:学在兰溪

你看你看,课堂的脸在变

聚仁小学课堂转型探索初显成效

  导报讯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课堂转型是关键之一。自今年3月以来,聚仁小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据悉,该校从课堂入手,努力摆脱学生拘泥于死记硬背、低阶思维的学习状态,追求高阶认知能力,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打造“生长课堂”,真正培育“终身学习者”。经过两个多月的探索,课堂转型初显成效。

  课堂改革 全员参与

  本学期开学伊始,学校给每一间教室配备了一台摄像机,对准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随后每一门学科的老师们都会收到一张“课堂观察”记录表,用于回看视频时,诊断自己的课堂。当老师们认真观看自己所在班级的随堂录像后,发现很多时候真的只是“我觉得”,原来有那么多孩子会游离于课堂,原来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还远远不够……于是,老师们开始试着改变,开始寻找策略,开始要求“再帮我录一次,看看有没有改变。”老师们通过及时完成自己的“课堂诊断”,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从而做到“知其足,知其不足”,寻找课堂革命的明确方向,使课堂转型进一步成为可能。

  分享心中好课 共同探讨

  在了解了自己课堂的不足后,如何来弥补课堂的不足是关键。4月份开始,学校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讨论“我心中的年级好课”,并形成文字。各科教师带着思考,带着困惑,心怀热情,用心参与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在对问题的交流中,不免有教师对不同观点的质疑,更有争论。该校张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过程刚开始是排斥的,觉得很浪费时间,但是经过对同一问题的反复研究,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别人、剖析自己,这既是在帮助别人,也是在鞭策自己。”如今,教师们都养成了主动思考“怎样才是一堂好课”“我这样的课堂行不行”“我可以怎么改”“这个环节可以怎么设计”的习惯。

  好课落地 实践出真知

  那么,“好课”到底长什么样呢?理想和现实会不会有较大落差呢?我们心中的好课到底能不能落地呢?“好课”不应该只停留在纸上,而应落到平地。目前,该校各年级开始打磨年级好课,进行试讲、试教、探讨,直到可以代表年级在学科组里呈现。经过打磨后的课堂,学生的投入性更高了,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更深刻了,课堂质量自然而然有所提升。“我觉得吴老师的语文课更有趣了,一堂课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该校二年级同学表示。

  只有量变的积累才能有质变的可能。一堂课也许不能完全展示出“好课”的全部特质,但其打磨过程让每一位老师都深入其中,有所收获。据了解,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除了课堂的提升变革外,该校还定期以活动的形式,针对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困惑进行探讨,如“论论吧”“圆桌派”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教师业务学习,让老师能够多角度,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看待问题,从而提升思辨能力,多渠道地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记者 胡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