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3日 

第03版: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面对强敌敢于冲锋不怕牺牲

92岁的徐何晚老人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慷慨激昂:

  扫一扫 看视频

  【人物名片】 徐何晚,192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1949年入伍,毕业于华东军大。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担任空军某部机械师,荣立集体三等功。

  “虽然美国的战斗机先进,但是在打仗的时候战士们不怕,我们敢于冲锋,敢于亮剑,我真的不怕牺牲。”92岁的徐何晚老人如今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还是慷慨激昂。

  1953年,徐何晚随部队进驻鸭绿江边中朝边境的辽东大孤山机场,正式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一名空军地勤机械师,主要任务是维修飞机。大孤山机场是一个临时机场,非常简陋,飞机跑道都来不及用水泥浇筑,而是用钢板铺就。

  徐何晚回忆,当时的美国战机是F-86,我军战机是米格-15,两者无论是飞行里程还是飞行时间,实力相差悬殊。尽管武器不如别人,但志愿军战士斗志昂扬、意志坚定,没有人退缩。

  当时,飞行员频繁出战,每天来回飞行好几次。因此,维修任务十分繁重,机械师为了维护战机性能,在天亮前必须完成对飞机的检查和维护,为升空作战做足一切准备,徐何晚冒着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保养飞机。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徐老很是自豪。“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晚上工作白天打仗,没有休息。睡在帐篷里,起来的时候,棉被上面都是雪。我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天气下脱衣服,爬进飞机发动机气道检查飞机,反而很高兴,不觉得艰苦。”徐老说。

  在徐何晚这些机械师们的保驾护航下,志愿军空军参加了无数次战斗,拦截了上万架次来犯的敌机,保证了“米格走廊”的主导权。就像上甘岭战役一样,阻挡了敌人的进犯,上演了气壮山河的一幕。徐何晚所在的机组多次在作战中取胜,击落过美军飞机,荣立过集体三等功。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徐何晚继续投身于国家的空军建设事业,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机械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空军人才。“历经10年,写了10次申请书,我一直想入党,因为党代表着进步的方向。”196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老人至今都很骄傲。

  徐何晚退伍后,来到兰溪工作。老人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党的领导下,胜利了,而新中国也在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一次又一次更伟大的胜利。“9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了!这个真的了不起,832个贫困县摘帽,比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还大!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我国控制得很好,这两大战役里面,我们共产党无比强大、无比正确,真的是太阳一般光芒万丈!”

  记者 余 展 张梦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