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这些防溺水知识请牢记
@兰溪中小学生
导报讯 随着气温升高,防溺水形势越来越严峻。夏季溺亡事故高发,不仅学校,家长更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教孩子一些求生技能,教给孩子遇到同伴落水的正确处理方法。
如何防止溺水悲剧的发生?为此,记者昨天采访了参与多次溺水事故救援工作专业人士。
兰溪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队长马庆宏说,夏季河水清凉,去溪水中玩耍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诱惑,在救援经历中,他们就曾遇到过类似的例子。一般来说,小孩子一个人不太敢去河边玩,但是三五个人甚至一群孩子在一起的话,胆子就会很大。而且一群孩子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来到危险水域玩耍,极有可能发生溺亡事件,现实中很多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马庆宏说,发生溺水事件主要有几方面原因,其中包括不小心落入水中、水中滑倒无法站立或水中嬉戏难以自控、准备不充分急于下水、突然呛水不会调整、游泳技术没掌握碰到意外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伴落水,以为自己有能力将同伴救上来,没想到的是,自己也被水淹没。”马庆宏说,除了施救导致溺水身亡之外,还有是因物品掉在水里前去打捞也是导致溺水身亡的原因,这种情况值得注意。
如果自己不慎溺水,该怎么办?马庆宏说,如果是自己溺水,首先不要惊慌,也不要乱动,要保持镇定。然后,冷静观察身边和附近,有没有可以借力的物品。当发现周围有人时,大声呼救。身边出现的木板、泡沫、大的漂浮的矿泉水瓶等漂浮着的东西都可以用,它们可以帮助身体浮在水面上,争取救援时间。呼气浅而吸气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等待救援。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
当发现有同伴溺水,又该怎么办?马庆宏介绍,首先立即报警,再采用急救措施。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会游泳者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该怎么办?马庆宏说,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
马庆宏表示,夏季防范儿童溺水仅靠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们一同参与。务必要教育子女做到防溺水“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青少年不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教育,家长的力量不容忽视。家长不仅要配合学校给孩子做好安全教育,更应该以身作则,常把安全教育挂在嘴边、落实在行动上,且能严格遵守。”马庆宏说,今年,全国各地已有多次发生少年溺亡悲剧的事故,其实教育到位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希望所有孩子和家长引以为戒,保护好自己,安全愉快地度过夏天。
记者 姜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