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桃核雕成就别样人生
记者 何丽萍 丁 成
核雕是中国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把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面曾有一篇文章叫《核舟记》,里面记录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能用直径仅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皿、人物及鸟兽、树木、山石,依照事物原来的纹样,雕刻得各具情态,惟妙惟肖。
家住兰江街道金角村许埠自然村荸荠塘角的张建庭接触核雕已经有8个年头,平常除了上班,基本将时间花在核雕上。在他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排放着尖刀、圆口刀、平口刀、斜口刀、锉刀等雕刻工具,旁边架子上的篮中则盛放着各式各样的桃核、杏核、橄榄核等原材料。
“核雕如果静不下心来是做不好的!”张建庭一边雕刻着手上的花篮一边对我们说,别看只是雕刻一个简单的花篮,这里面也有不少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在选材上,要根据雕刻的形状来选取桃核的大小,雕刻花篮就要选略长一点的桃核,不能太饱满,太饱满的核桃,里面空鼓大,花篮提杆就容易断。如果需要在花篮上刻字雕花,则需要选择纹路少一点的桃核,相比用桃核雕刻,橄榄核光滑的外表和稍大的体积更适合用来雕刻。
今年58岁的张建庭本职工作是一名保安,别看他做得一手细致活,但在日常工作中确是一名抓贼能手。张建庭说,不管是核雕还是抓贼,其实都有窍门可寻。就拿抓贼来说,如果面对比自己强大的贼人,不能硬拼,要冷静分析,以智取胜。做核雕也一样,不能蛮刻,要心中有图,然后根据桃核形状因势利导,这样,雕刻出来的东西才有自己的生命力。
对张建庭来说,核雕不仅仅是他的兴趣爱好,更是他的人生追求。从核雕中,他渐渐体会到了一刀一凿,一步一个脚印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