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8日 

第04版:专版

委员部门齐聚一堂共商共谋“三农”发展

  5月26日下午,兰溪市政协召开 “请你来协商·政协月商会”,12位委员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兰溪乡村更好发展。

  吴柯委员:加强乡村建设项目专项谋划

  兰溪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吴柯建议,乡村科学规划先行,要合理确定村庄分类,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基础设施项目先上,加快补齐目前存在的突出短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同行,重点加大对落后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农村治理能力同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

  提问发改局: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兰溪乡村建设项目有些什么规划?

  发改局回应:将乡村振兴建设摆在“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位置,规划好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方向,谋划一批“十四五”重点乡村振兴项目,从综合提升农业产业和公共服务两方面,扎实推进兰溪“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工作。

  蒋鹏飞委员:努力破解农村土地流转难

  当前,兰溪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大户少、小户多、科技含量低,规模效益不高、流转后“非粮化”抛荒现象不少等问题。蒋鹏飞建议,要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政策,在广大农村营造良好的流转氛围;要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数字化平台,做到全域监控;要加快农业“标准地”改革步伐,促进土地流转,让农民共享这场改革红利;要更好发挥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作用,出台土地流转扶持政。

  提问农业农村局:在破解兰溪土地流转困难方面有何有效措施?

  农业农村局回应:在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地经营条件;发挥村级组织协调作用,减少农地纠纷发生;健全农地流转交易平台,推进流转行为规范化,并出台扶持政策。

  吴美娟委员:制止耕地“非农化”,确保农业产业发展

  近几年,兰溪“非农化”现象增多,存在着乱占耕地以及抛荒现象。吴美娟建议,要加大耕地“非农化”整治力度,对新出现的耕地“非农化”要果断喊停,对存量的耕地“非农化”实行分类制定相关措施,对抛荒的耕地要动员承包权人恢复耕种;要加强监督考核,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制止耕地“非农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提问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制止耕地“非农化”将采取哪些措施?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回应:前期已与农业农村局研究拟定相关政策,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履行属地管理,严厉查处新增耕地“非农化”情形,提出存量“非农化”耕地稳妥处置方案,完善其他配套措施,并主动谋划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工程,使得优质耕地能长期有效稳定地保护。

  林小飞委员: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蝶变

  对于如何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将“风景”变为“产业”,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林小飞建议,打造研学游、亲子游品牌,将学生们吸引到农户家体验生活;办好节庆活动,打造“乡村节庆+民宿产业”的兰溪模式;挖掘文化元素,打造农村乡土休闲旅游带;做优花果经济,让“花果山文化”与农旅深度融合;开发夜游经济,引爆兰江畔的“夜经济”,开启美丽乡村的“夜时代”;利用本土生态农业资源,发挥农业休闲观光功能。

  提问文旅集团:对振兴乡村旅游有没有系统、具体、持续的扶持计划和举措?

  文旅集团回应:将挑选一批具有优质潜力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网红”打造,抓住乡村项目的“牛鼻子”,即核心的、最具游客吸引力的旅游设施由集团负责投资运营,而相关配套设施如民宿、餐饮等则交给市场主体和村民自主投资运营,发挥好国企文旅集团“画龙点睛”、带动一方的效果,逐步建立起共赢互补的乡村振兴业态体系。

  张育宁委员:在“八有八无”创建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巩固“八有八无”前期攻坚成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张育宁建议:巧“结合”,积极探索网上群众路线,选定示范创建村(社区)和后备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创建工作,创新人居环境治理模式;重“特色”,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持续推进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优势产业落地生根;强“平衡”,注重现代风貌与乡土特色平衡,注重设施建设与运维管护平衡,注重示范引导与连片发展平衡,探索治理融合多元机制。

  提问行政执法局:如何制定有效的模式与管理机制?

  行政执法局回应:将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属地管理、部门监督”的原则,深化巡回检查机制,深化末端倒逼机制,深化降格退出机制,深化示范引领机制,促进长效管理。

  金小燕委员: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工作

  兰溪建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37处,仍有2个行政村、504个自然村(并村前)未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金小燕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规划,明确建设改造方案;加强管理,切实提高标准化运维水平;发挥信息平台作用,落实精细化管理;开展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提问建设局:对提升改造污水运维工作有何进一步打算?

  建设局回应:将改变资金投入模式,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信息交流,加大宣传引导,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和出水达标。

  成敏委员:合力推进乡风文明迈上新台阶

  现在兰溪农村还存在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公德意识淡化等问题。成敏建议,坚持教育引导,促进农村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健康之风;创新实践养成载体,让实践养成在群众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礼仪,垃圾分类等日常小事,融化在生活的点滴中;突出长效管理机制,以机制促动乡风文明常态化。

  提问文明办:《乡风文明十条》已经发布,该如何将它们落到实处?

  文明办回应:将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抓好乡风文明建设,重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对餐饮浪费的专项检查,推进文明习惯养成。

  唐伟琴委员:当好主人翁,加快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目前,市民日常生活中仍存在大量不文明行为。唐伟琴建议,要强化统一创建共识,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职能部门要勇于担责,对照问题清单,逐项落实、逐个解决;进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路长制”;倡导志愿服务,发动党员、干部、教师、学生自觉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提问文明办:下一步有什么具体举措?

  文明办回应:将努力培育市民的文明养成,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强化创建的统筹协调功能,完善创建例会制度;压实网格责任,织密网格化管理,并让部门单位下沉创建一线,贴近广大市民百姓。

  蓝君美委员: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

  村民自治,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村民参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如何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蓝君美建议,要加强村民的有效参与和监督,组成村民自治巡查组,积极开展主题巡查工作;要注重村级工作的民主管理,通过各种载体反复宣传《村规民约》,建立村民微信群,定时宣传遵守规章的好人好事;村两委干部要模范带头,积极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公开接受民主评议。

  提问民政局:落实“村民自治”方面,是否有专门的举措?

  民政局回应:近几年来结合兰溪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一是指导制定《村民代表管理办法》;二是指导全面修订“村民公约”;三是全面施行“村务协商委员会”制度;四是全面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工作。

  朱军委员:更好发挥基层矛调中心作用

  兰溪16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矛调中心,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工作成效。朱军建议,织成调解一张网,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架构;实现纵横向互动,提倡“德治+法治+自治”的方式,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完善考核机制,运用考核杠杆,切实提高调解人员待遇,充分发挥调解组织的作用。

  提问政法委:在提高基层调解人员待遇,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方面有什么举措?

  政法委回应:推出了两项有力举措,一是“以奖代补”政策,将矛盾纠纷按简易纠纷、一般纠纷、疑难复杂、重大纠纷进行分类给予“以奖代补”,各乡镇(街道)同步制定相应的配套奖励办法;二是“两员融合”机制,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社区)社会治理力量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更加注重发挥“专职网格员+专职调解员”两支队伍作用。

  杨友明委员:发挥“文化礼堂”阵地功能 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为更好地发挥文化礼堂的阵地功能。杨友明建议,加强文化礼堂的规划和室内设计,既保留文化感,又能体现当代的乡村风貌特色;加强文化礼堂的队伍建设和管理,落实好礼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落实好宣讲人员,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大文化礼堂的特色民俗文化推广,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发挥文化礼堂对当地文物的保护作用,搜集整理本村资料,共同来丰富和建设文化礼堂。

  提问宣传部:在发挥文化礼堂阵地作用方面,有些什么进一步的措施?

  宣传部回应:下一步,一是提高站位,注重阵地建设;二是补齐短板,提高管理水平;三是着眼长远,注重常态长效,切实推进文化礼堂的长效常态运行。

  陈继芳委员: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鉴于兰溪农业资源丰富,四季农土特产不断。陈继芳建议,要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工作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支持乡村快递网点建设;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使兰溪的农特产品走向四面八方,进入千家万户。

  提问邮政管理局:兰溪在加强农村快递服务方面有些什么进一步措施?

  邮政管理局回应:一是市政府办公室已印发邮快合作推进快递进村的文件通知,邮政公司将和各个村的村邮站进行邮快合作;二是兰溪市政府已同京东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京东的量肯定会大幅度增加;三是兰溪将加大对冷链物流类企业的招商力度,加快电商快递园、冷链物流园建设,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服务“三农”。

  记者 成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