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主旨演讲共商碳中和——低碳经济背景下浙商发展新机遇
5月28日上午,“聚焦碳中和——低碳经济背景下浙商发展新机遇”主题论坛在兰溪举行,天祥建设集团董事、容联科技总工程师刘付钧,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余明阳,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国家发改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特聘副会长王忠明在会上作主旨演讲。
拥抱碳中和——绿色智造的创新与实践
论坛上,天祥建设集团董事、容联科技总工程师刘付钧以“拥抱碳中和——绿色智造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与大家交流分享碳中和背景下,天祥建设集团在绿色智造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在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建筑行业占据46.5%,在碳排放比重中超过50%,建筑行业是决定碳中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刘付钧认为,建筑工业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谁先实现绿色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据介绍,天祥建设集团是一家拥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其开发的PI装配式建筑科技体系为国际首创,是一种综合效益显著的新技术,在市场中颇受好评。PI体系是低碳环保的生产建造方式,将大多数的的现场生产放置工厂,减轻大多数现场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破坏的程度,绿色、节能、节材、环保、减排。
演讲中,刘付钧透露,天祥兰溪智慧建造基地与科技产业园建设将实现四个“第一”,即第一个PI体系装配式自动化工厂、第一条钢筋笼全自动生产线、第一个100%结构装配式社区、结构装饰施工一体化项目,使兰溪成为全国首个PI装配式建筑科技体系应用的示范性城市,助推兰溪经济社会发展。
抗疫常态化背景下十大市场趋势
当抗疫成为常态化,市场走势将如何?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余明阳结合自己的经验及研究,对市场走势作出十大判断,为企业家提供了发展新思路。
余明阳认为,疫情不确定性加剧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疫情对社会各层运行系统既是大考验,也是推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颠覆了传统产业逻辑,数字科技的全面应用将助推智慧社会建设;大健康产业延伸市场不断拓展,部分大健康相关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宅经济普及在线生活方式,直播等业态成为新风口;各行各业相继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体验化与定制化是产品与服务等必然追求;现金为王,风险可控深耕细分市场为最佳选择。
“传统产业历经洗牌集中度极高,大企业做平台集群投资既创造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又汇集社会资源和智慧突破自身限制,通过产业链整合、业务协同联动,全方位渗透客户生活,增强依赖。”余明阳表示,抗疫常态化背景下,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聚,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余明阳看来,全球化疫情的不明朗,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全球购买力、产业链体系、全球化发展、国际游戏规则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惟有审时度势,及时作战略重建,方能化危为机,渡过难关。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清晰,新的机会窗口与增长空间也逐渐打开。而机会必是降临于有准备的人。
若无低碳 何论美丽
“若无低碳 何论美丽。”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国家发改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特聘副会长王忠明认为碳中和是长达40年的投资机会,它意味着整个经济的根本变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而浙江在这方面是有底气的。”王忠明表示,浙江有非常多创新举措跑在了全国前列,应该坚定不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现场,王忠明还分享了自己从《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获得的启示,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我国的发展转型,也代表着人类转型的大方向,我们必须跟上去。同时,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政策,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最后,王忠明表示,兰溪是一块投资热土,天祥项目落地兰溪,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字 记者 蒋宇欣 摄影 记者 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