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麦秆扇:记忆中的那一抹清凉
记者 何丽萍 丁 成
圆圆的扇面下方有个手柄,中间镶嵌着一个圆圆的扇花,上面或绣花卉、动物,或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福”字,这样的麦秆扇,相信大多数兰溪人一定不陌生。
麦秆扇是用麦子秸秆做成的扇子。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村子里的大樟树下总是坐满了乘凉的大人和小孩,大人们会带上自家的麦秆扇,给小孩扇凉风、拍蚊虫。
今年85岁的童有弟是做麦秆扇的一把好手,她在13岁时就做了第一把麦秆扇。她做的麦秆扇品相上乘,麦秆洁净无斑,扇辫编织均匀,扇面正圆平整,扇柄端正牢固,尤其是用绣线手工缝制的扇花,简直像一幅幅写意画。上面的图案有池塘里面的新荷、有家门口的蜀葵,还有象征事事如意的柿子,其中有一幅绣着杨柳树的扇花上面,还写着这样一句话:“呼呼呼,风来了!”
别看小小的麦秆扇,制作起来却不简单。做扇花、选麦秆、编扇辫、盘扇面、缝扇花、装扇柄,对于童有弟老人来说,整个流程下来需要好几天。童有弟说:“现在的麦秆实在是太粗糙了,盘好的扇面一点都不精致,以前有很多很细的野麦,现在都找不到了……”
麦秆太粗、针不够细、线的颜色不够丰富……说起现在制作麦秆扇的原材料,童有弟老人感叹不已。尽管原材料不尽如人意,但童有弟每年夏天都会坚持做几把麦秆扇。
如今,空调、电扇取代了传统的麦秆扇,麦秆扇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但那份属于小时候关于麦秆扇的回忆,却始终留在人们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