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9日 

第05版:专版

专注“井盖” 守护市民出行安全

兰溪智慧城管:

  “人民南路89号附近雨水井盖破损严重,亟需修复!”日前,正在路面巡查的兰溪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员王建新发现问题后,立即将详细情况和现场图片上传到“智慧城管”系统平台。同时,为防止过往市民发生危险,他及时在现场做好安全警示。20分钟后,市政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对破损井盖进行修复,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就是信息采集员的日常。作为“城市侦察兵”,他们每天在街上“转悠”,及时发现环境卫生、市政设施、街面秩序等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信息记录、上报、核实,配合智慧城管中心使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解决。

  而“问题井盖”正是信息采集员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小井盖,大民生。城市道路上、背街小巷和住宅小区里, 破损或松动的小小井盖就像一个个陷阱, 给群众生活带来不少困扰。近年来,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智慧城管中心以城市网格管理监督、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为依托,让井盖问题纤毫毕现。

  井盖达人:产权识别“一目了然”

  2012年信息采集队伍成立之初,朱兰暑就加入了这支队伍,在这里,他与井盖打了9年的交道。“生活中,有很多市民认为,只要是井盖的问题,就都应当找市政部门,但其实并不是。”朱兰暑介绍,井盖上一般都有标识,完整或只缺边、有小洞的井盖都很好辨认。比如“雨”、“污”一般都是市政部门的,运营商的井盖一般都有各自的logo,另外有电力井盖、公安井盖、上水井盖等,还有一些是归属社区或者物业管辖的,准确分辨井盖责任单位能有效提升修复的效率,可以减少隐患存留的时间。

  “遇上破损严重的,就只能通过井内管线以及邻近的设备等来分辨。”有一天早上,朱兰暑发现永顺路与西山路交叉口东南侧一只井盖钢筋裸露,严重破损,“井内没有污水,仅有的管线外接方向刚好通向附近的人行道信号灯,于是我认定为此处为公安井盖。”9年来,一次次经验的积累让他对井盖的产权识别“一目了然”,让各类问题井盖都能实现精准交办,快速处置。

  随身百宝箱:警示柱、铁钩、自行车胎……

  6月7日,和往常一样,施卸富早早骑着电动车在责任区域一遍遍巡查。常年在周边这片区域巡查,施卸富早已轻车熟路,他打趣地对记者说:“哪个井盖松动移位了,哪个井盖需要更换了,我都门儿清。”

  施卸富沉甸甸的“百宝箱”中有很多日常做举手之劳的工具,如警示柱和自行车轮胎皮等,“这做啥用的?”他笑笑说,“可别小瞧了这宝贝!汽车经过松动的窨井盖,经常会‘咣当’一下,扰民又有安全隐患,给它穿上‘皮衣’,噪音就小多了。” 

  下午1时,施卸富巡查经过金角路时,发现来往车辆轧过井盖有弹跳响动,他立刻从电瓶车后备箱拿出铁钩等工具开展修复作业。只见他先用铁钩将井盖勾起,对比井盖大小剪开废弃自行车胎,塞进井盖边缘的隙缝。修复完毕后,还不忘用力踩在井盖上实验一番,原本“聒噪”的井盖瞬间“安静”了下来。

  据统计,今年以来,信息采集员共发现“问题井盖”400余起,通过举手之劳快速解决200余起,交办责任单位处置173起。日复一日,他们的足迹遍兰城各个角落,用细心和汗水守护着市民脚下安全。

  因井盖化解“干戈”:解决问题井盖获市民点赞

  看到商家占道经营、车辆违停,信息采集员也有责任上前劝导,如果不配合,他们会将信息采集到平台,让执法中队介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别商家不理解不支持,对我们很反感,建国路上有一店家就是如此,直到问题井盖的解决……”

  5月中旬,建国路一商家门前的井盖污水不断溢出,形成了一条长约100米的污水带,臭气熏天,行人路过商铺门口纷纷捂住鼻子,连带着生意都受了影响,这令店主王先生十分头疼。信息采集员陈树林发现后,立即将现场情况拍照上传,责任单位接到派件后当即安排专业人员对管道进行了疏通。

  “这下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路了,环境变好了,客人也跟着来了。”看到采集员头顶烈日忙碌着,汗水湿透了衣裳,王先生十分感动,连连表示今后一定好好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做个文明经营户。

  记者 姜一峰 通讯员 吴翩翩 黄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