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街道收获治水丰硕果实
坚持水岸共治 擦亮生态底色
近日,赤溪街道常满塘村来了两大两小四只陌生的鸟类,它们体羽呈现青铜栗色,嘴长而下弯,在荷花田里时而翩翩起舞追逐嬉戏,时而翱翔蓝天引颈长啸。荷花田中的泥鳅、小鱼及各种小型水生动物便成为它们的口粮。
经过兰溪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确认,这四只鸟类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这种彩鹮鸟从来没见过,直到三天前有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才发现并知道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满塘村村民吴跃庭说。
彩鹮有着“鸟类大熊猫”之称,多分布在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美洲中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是其最喜爱的栖息地,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在我国,由于栖息地减少等原因,《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一度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直到2009年我国境内才开始出现它们的踪迹。“彩鹮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人为的干扰或者有污染的的地区它们肯定都不会待,能够停下来说明兰溪的自然生态环境好。” 浙江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郑荣泉说。
近年来,赤溪街道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坚持水岸共治,擦亮生态底色,激活水经济,谋求从“花钱治水”向“治水生钱”转变,解决治水难题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生计的双赢模式。
常满塘有着“兰溪第一塘”之称,这里曾有大面积珍珠养殖,500多亩水面臭气熏天,一度成为村民唯恐避之不及的场所。2015年,赤溪街道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清淤泥、治浊水,常满塘成为赤溪“第一口可游泳的门口塘”。同时,通过引进荷花种植净化水质,融入“让治水惠民,为小康增色”理念,大力培育荷花产业,发展美丽经济。据统计,目前常满塘共有5个荷花种植大户,七八十户种植散户,共计种植荷花约800亩,年产值480万元。该村于2018年创下省AAA级景区村和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村。
与此同时,“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排污口整治等,到如今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打通连接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网线,新建朱犁污水处理站,赤溪街道以“不留污泥浊水,共建和美赤溪”为目标,一步一脚印,一计一公里,精心谋划,用心打造,治好污水,打好基础,为赤溪的发展奠定基石。2020年,作为全市水产养殖行业整治提升试点,赤溪街道还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供给侧改革,通过退养一批、转型一批,逐步将珍珠养殖向兰江蟹养殖转型,并成功举办首届虾蟹节,开启治水新篇章。
如今,这里还有130亩的虾蟹养殖基地,金秋十月,持鳌饮秋别有一番风味。去年,兰溪市首届虾蟹节及荷花家宴美食推广在此举行,钓龙虾、抓螃蟹、享美食,回味儿时的乐趣,远离城市的喧嚣。
本版文字 记者 成 超
本版图片 除署名外 由翁剑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