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出炉,家长是否焦虑,如何缓解?
听一听“美美+家”教育专家的招数
导报讯 近段时间,各校的期末考试成绩陆续出炉,很多同学在考试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焦虑情绪。
“成绩不理想是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觉得自己不优秀、害怕父母的批评和指责、担心老师和同伴的评价,特别是家长的指责,会加剧孩子的负向情绪。”兰溪“美美+家”推出的微电影中,创始人吴玉花说,“孩子如果背负这么多包袱,如何会轻装向前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遇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成长。如果父母能够协助孩子建立起这样的认知,那么孩子就不会将能量消耗在负向情绪中,他们会直面问题、一路前行。”吴玉花说。
吴玉花认为,所谓考试,除了中、高考这样一考定终身的特例外,都是检验状态、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其纠结于分数高低,不如帮助孩子查漏补缺、调整方法,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因此,无论怎样,成绩已成定局,但是未来还能更改。
以今年语文期末试卷为例,兰溪市兰花小学一(3)班班主任童淑静给出了一个面对期末考试不理想的解决方案。
童淑静翻看孩子的试卷后,发现孩子们拼音未完全掌握,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也易混淆,她分析原因在于少读少练。如果孩子能逐课扎实掌握,并能随时回读巩固,肯定能牢记过关。
其次,童淑静发现按课文内容填空方面,这次考试有不少孩子失分。这反映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心理素质差,一到大考就紧张,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会忘记。童淑静说,作为家长,如果发现了这个问题,不能在孩子面前强调这个问题,否则会给孩子心理暗示,如果因此造成孩子一到大考就紧张的习惯,那等到中考、高考就太得不偿失了。
她认为,家长应该在期末考试时,秉持与平时一样的态度。平时怎么对待孩子的学习与检测,期末也就怎样对待,不能平时宽松,到了期末各种试压,或者一味采取奖励诱惑措施。其实,考前家长可以这样说:成绩不重要,但是要认真答题。
“你考试的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认真做题?答完题后是在做小动作,在发呆,还是在认真检查?”可以试着这样问孩子,如此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用良好的答题习惯来面对考试,这才是对孩子的负责。而不是一味强调成绩,家长更应看重孩子的态度与习惯。
童淑静还发现,孩子们对于汉字笔顺规则分类书写也出了问题。她觉得,平时的书写习惯一定要规范。可能会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就是改不了这个习惯。”童淑静建议让孩子每天练字。练字不仅可以让孩子写得一手好字,成为第二张名片,还能练心,洗涤孩子内心的浮躁与杂念,锻炼他们的耐心、细心。练字就要让孩子一笔一画、工整有序练写,一天一张足已,求质不求量。
此外,还有其余题目,完全靠孩子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童淑静觉得,阅读好处多,也许短时间看不出成效,但是久了后,书香自会沉淀在孩子身上。阅读能增加知识量,改变思维,拓宽视野,宽广胸怀,提升境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那么该如何阅读呢?童淑静认为,首先一定要给孩子挑好书籍,带有《新课程标准推荐读物》等字样的最好。其次,要让孩子学会做阅读批注。可以读读画画,画好词好句,然后背背记记来积累,在读到有心理触动的地方时,在旁边写写心理想法。最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次咀嚼,才能吸收更多精华。还可以买好的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书籍,让孩子每天读一篇做一篇,一学期过后,肯定收获满满。总之,阅读方式千千万,一定要让孩子远离手机、平板,亲近书本。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是偶然,十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必然。愿孩子们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开朗,越走越成长!愿背后的您,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与陪伴!”童淑静说。 记者 姜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