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6日 

第06版:芥子园

体育运动的魅力

  因疫情原因延期举行的奥运会,当下正在日本东京如火如荼地进行,它注定是全世界众多目光聚集的焦点,也是街头巷尾谈论最广的话题。无论是四年一届的各种世界体育盛会,还是小到地方举行的各种大小赛事,都彰显着体育竞技的魅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其实,古代的中国,就已经有很多体育项目,有些甚至沿用至今。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歌赋中,体育诗就像是一朵奇葩,让人过目不忘。这些扑面而来的民族运动之风,至今还闪烁着别样的美。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这是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感怀诗《晚春感事》中的四句,写了他少年时在咸阳观看蹴鞠比赛的情景。诗中的“蹴鞠”就是足球运动的前身。足球运动风靡世界,现代足球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新型足球,但足球的前身实际源于中国。它于中国兴起,后经阿拉伯人的运商路线前往欧洲,经过了长时间发展,逐渐完善,产生足球的规则,渐渐地形成了现代足球。蹴鞠最初的名字叫作“蹋鞠”,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蹴鞠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于汉朝时兴起,到了唐宋年间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准。“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这句诗,就展现了蹴鞠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在古代,蹴鞠并非是男人的专利,也受女子所爱。明代翰林院修撰(史官)钱福曾写了一首题为《蹴鞠》的诗,写的是女子足球比赛的场面。诗曰:“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在王维这首《寒食城东即事》中,“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一句充满空灵的禅意。“诗佛”运用动静结合的技巧,带出蹴鞠和荡秋千两项运动来,也说明唐代“全民健身”的成果:蹴鞠与秋千的盛行,让诗人于寒食节在街上闲逛时惊鸿一瞥留下绝句。

  不过若论古人对健与美的运动员的崇拜程度,则蹴鞠远远比不上射箭。射箭在中国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作为古代“君子六艺”之一的射箭,从茹毛饮血的年代一路走来,逐渐从生存技能、战争用途转变为雅士的爱好,再变成一种类似于如今的竞技运动。“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诗经·齐风·猗嗟》中,诗人以素描的画感,生动地描摹出一名少年射手的形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唐代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的诗中,射箭已经充满了尚武精神和粗犷气质。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虽然豪情壮志不减,徒剩的只是心里一种期盼和安慰罢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古代,体育运动虽然不像现在的运动项目繁多,但这些传统的古代运动方式,也给悠长缓慢的古代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细品古诗词里的运动项目,它打开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视野,更多的是这些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传承。

  胡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