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防溺水 安全一“夏”
兰溪公安“巡宣联”模式拉起警戒线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连日来,暑期学生防溺水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为预防溺水事件发生,兰溪市公安局牢树“防为主、防为上”的工作理念,开启“巡、宣、联”无休模式,拉起“防溺水”警戒线。今年以来,兰溪溺亡事故同比下降44%,截止目前,儿童及学生群体溺水事故“零发生、零伤亡”。
全方位巡查 扎紧涉水“安全篱笆”
溺水事故是市民非正常死亡的一大“杀手”。为减少悲剧发生,兰溪市公安局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夏季治安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时间成立防溺水专项工作小组,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召开专题部署会,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要求,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防溺水工作不仅要早预防、早准备、早行动,而且要年年抓、持续抓。”兰溪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徐健说。
8月5日,云山派出所民警与社区负责人对池塘、河道、沟渠等危险水域进行例行巡查,他们时而停下脚步劝说游泳者注意安全,时而到水域周边检查安全设施……
“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在全市各水域,这样的告示牌随处可见。扎牢群众心理上的“安全篱笆”,更要扎紧涉水区域的“安全篱笆”。该局组织警力定期对重点水域的安全警示牌、防护网、救生圈等防护设施和救援装备进行检查,对失修、缺失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或补充,及时消除潜在隐患,确保安全提醒到位、安全防范到位。
“预防溺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兰溪市公安局治安管理中心三大队负责人表示,该局充分发挥“河道警长”制、“一村一警”制、“一企一警”制,组织民警联动乡镇(街道)、村居干部、综治网格员、企业志愿者等力量,对辖区内的山塘、水库、河道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域、地段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并登记辖区内存在溺水隐患的重点区域,加大危险水域巡逻检查力度,并依托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利用“天网”开展日常视频巡查,真正做到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巡控”防溺水。
自6月份以来,该局已累计排查隐患点190余个,增设警示标志40余处,发现并阻止相关人员36名,提醒教育180余人次。
深入宣传 筑牢市民“心防堡垒”
“水深危险,注意安全,请家长们看护好小孩,预防溺水”“小朋友,不会游泳,救生衣一定要穿好”……近日,游埠派出所民警手持《严防溺水“六不”》《溺水自救技能》等防溺水宣传手册,来到游埠镇金湖村的池塘边,面对面地向正在游泳戏水的家长和小孩宣传防溺水知识。
“广织安全宣传网,敲响防溺水警示钟”是预防溺水的关键一环。入夏以来,兰溪市公安局各基层单位积极组织警力深入学校、农村、社区、企业,通过宣教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两个群体展开重点宣传,并通过“兰溪警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市民推送防溺水安全小知识。
暑期防溺水安全“不放假”。8月4日上午,云山派出所民警前往金钟岭社区为暑假社区实践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课上,民警结合实际案例,播放安全教学视频,向同学们讲述了溺水事故发生的常见因素,让他们直观、深刻地了解溺水的危险性。
目前,像此类防溺水集中宣讲活动,兰溪市公安局已组织60余次,共分发宣传册3000余份。同时,在中洲公园“阳光沙滩”、网红打卡地“鱼鳞坝”等重点水域组织开展日常巡逻执勤,并录制“普通话+方言”防溺水安全宣教音频,在巡逻期间循环播放,引导全民提升安全保护意识。
多方联动 打造应急救援网
兰溪市公安局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联合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制定应对突发溺水事件的应急预案,健全联防联动机制;联合民间救援力量、水上派出所、消防救援大队在多类水域开展水上救生搜救演练,以增强复杂水域的搜救能力。
7月21日,婺城区琅琊镇白沙溪有人突然溺水。关键时刻,该局民警徐智杰和叶圣琦挺身而出,纵身跃入水中,30秒成功救出落水男子。该事迹被中国新闻网、浙江法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百姓的点赞。
民警娴熟掌握救援技能、关键时刻冲得出的背后,是该局注重培养民警、辅警应急救援能力的结果。
“意外溺水,如果只等着专业人员来救治,也许就丧失了抢救的最佳机会。因此,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是在紧急关头跑赢生命的关键。”为此,该局定期邀请市红十字会、人民医院的专业人员对全体民警、辅警开展急救培训,传授溺水后的急救步骤及心肺复苏等技能,确保发生溺水警情时快速高效处置,抓住黄金时间,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此外,该局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在每辆处警车上配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长棍等防溺水紧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全力做好救援处置准备。
通讯员 程翼飞 记者 陈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