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前方抗洪 我在后方支援
兰溪小伙参与救灾收到新乡感谢信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日前,新乡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专程寄给兰溪小伙陶竑杰,对他在后方参加抗洪救援的义举表示感谢。
陶竑杰是兰溪市梅江镇陶宅村人,今年23岁,是一名“95”后。7月20日,在杭州上班的陶竑杰通过网络新闻,得知河南郑州、新乡等地发生严重水灾,急需支援。看着洪水给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陶竑杰再也坐不住了,想立刻动身河南。7月21日早晨,他打电话给北京一救援协会的朋友,表示想加入救援队前往前线参与救援。
但电话那头的朋友说,洪灾发生后,当地情况较为复杂,希望他留守后方,做一名网络志愿者参与救援。不能冲锋一线,虽有一丝遗憾,但陶竑杰心想着留在后方一样能帮到灾区人民,便一口答应了下来。“无论能不能去前线,总归是做了我想做的事情。”陶竑杰说。
当天,在朋友的推荐下,陶竑杰加入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和其他网络志愿者一起搭起汛情信息网。一开始,陶竑杰的工作是核实救援信息,也就是借助互联网渠道收集救援信息,并逐一核实,在受困群众、政府和一线救援队等各方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
工作第一天,陶竑杰就被分配了400多条求助信息。他说,这些求助信息对于灾区群众和家庭来说,就是脱困的希望。前线的救援人员与时间赛跑,后方的信息处理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陶竑杰将核实后的求助信息按要求分等级后,快速送达一线救援团队。就这样,陶竑杰与其他来自五湖四海的网络志愿者一起,临时组建了一个信息网络,构成了生命的方舟。
“我们处理的信息越快被核实,越快被送达,生命就越快被抢救。”陶竑杰说,信息核实工作繁琐,而且信息源源不断,考验体力的同时,也需要随时提防情绪的决堤,“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20个小时,有时候需要连续通宵。精力总算没有白费,越到后面,灾区救援信息就越来越少了。”
几天后,陶竑杰转至调配物资岗。在这个岗位上,他需要将全国各地支援河南的救灾物资匹配对接平台,让物资落到实处,合理分配郑州、新乡、鹤壁等地,不让爱心“拥堵”。陶竑杰说,灾后一些地方的水体受到污染,眼下,他还在做调配饮用水的工作,为当地居民解决吃水难问题。
从7月21日至今,陶竑杰在后方时刻关注着灾区动态,参与救援服务已达500多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