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1日 

第06版:城事·市井

兰溪垃圾分类开启“闪充”模式

随意乱倒“两秒钟” 义务服务“两小时”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您好,这些一次性筷子是其他垃圾,得和这个塑料盒分开丢。”8月28日上午,在兰溪市区圣罗村垃圾分类亭边,大学生志愿者小鲍正耐心指导前来丢垃圾的居民正确分类垃圾,不时给来往市民分发宣传册。

  在居民的夸赞声中,小鲍却有些难为情,“其实我之前也乱丢垃圾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时间回溯至前一天。当天,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兰江中队执法队员巡查至圣罗村时,发现一废旧水池上堆着几袋垃圾,里头的剩饭剩菜发出阵阵腐臭味,袋子边缘的油渍渗得水池“油光瓦亮”。“这水池虽说是废弃的,但也不能这样乱丢垃圾,你们看看这脏的,拉低了小区的‘颜值’!”路过的张大妈有些愤愤不平。

  细心的执法队员通过垃圾袋上的一张外卖单,按图索骥找到了正读大一的大学生小鲍。看着自己吃剩的外卖垃圾重新出现在面前,小鲍顿时羞红了脸,“我先前去丢垃圾时垃圾分类亭关门了,当时刚好有急事,就顺手先放在那里,想回来之后再丢,结果忙完就忘记这事了,真是不好意思。”

  鉴于小鲍认错态度良好,执法队员采用“以服代罚 以义促改”模式,在征求她同意后,安排其在垃圾分类亭劝导市民正确分类垃圾两小时,以代替行政处罚。

  于是,便有了开头这一幕。臂戴红袖章、手拿宣传册,小鲍在圣罗村垃圾分类亭积极帮助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为他们讲解垃圾分类标准等知识。

  “既让当事人‘红了脸’,认识到了乱扔垃圾的行为是错误的,又通过以身示教的行为方式加深街坊邻居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这样的垃圾分类‘闪充’模式可谓一举两得。”兰江中队中队长宗杰表示,该局将持续加大垃圾分类处置力度,让垃圾分类入脑入心,助力广大市民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