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3日 

第06版:专版

光荣在党50年

行政执法人行程万里不忘滚烫初心

  初心不变,信仰始终。50年党龄,50载光荣,浓缩在一枚沉甸甸的纪念章里,诠释了一段不平凡的光荣岁月。在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程万里不忘滚烫初心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胡德森:在战场冲锋陷阵 在基层默默奉献

  前半生,他踏上战场为国战斗,明知九死一生也义无反顾;后半生,他怀揣为民初心投身社会建设,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用一生践行党旗下的庄严承诺。他就是79岁的援越抗美老兵胡德森。

  “在一次运输途中,汽车突发故障,停下来修理时遇上了几名便衣特务,他们埋伏在小山坡上,拿枪一阵扫射,子弹落地离我们只有一两米……”50多年过去了,说起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胡德森依旧激动不已。1943年,年仅18岁的胡德森报名参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3师508团。

  1966年,胡德森所在的汽车分队接到上级命令被派往越南作战。“我们部队主要担负对空作战任务,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运输牵引大炮和重要的战用物资。”虽然胡德森所在分队负责的是后勤工作,但押运物资任务仍是危险重重。最让胡德森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大空袭,80架美军飞机分16批次轮番轰炸,一时间火光冲天。“好几次生死悬于一线,但我不怕,党交给我的任务,就算是死也要完成!”1967年3月,胡德森光荣入党。

  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勇敢作战,和胡德森同帐篷的几个兄弟都在战斗中相继牺牲。“我们开了10多辆车拉遗体,就近掩埋了牺牲的战友,来不及哭,又继续投入到战斗中。”说起这些经历时,胡德森攥紧了拳头,眼里早已噙满了泪花。

  1975年,退役后的胡德森满怀热情回到家乡。脱下戎装的他始终保持军人的坚韧意志和刚强品格,全身心投入家乡建设,在基层一干就是28年。

  1987年,胡德森担任兰溪市中洲公园管理处主任、党支部书记,他又一心扑在了公园建设上。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胡德森带领员工边探索边实践,片刻也不敢松懈。他通过不断革新经营方式和开放夜公园,让中洲公园人气大增,还让公园经营由亏转盈。

  如今,看着中洲公园越来越美,胡德森心中有抑制不住的欣喜和自豪。

  现在胡德森已经退休,但他却闲不下来,依然关心着公园建设,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和志愿服务,发挥自己的余热。“只要我还能动,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就会竭尽所能。54年前的入党承诺,我要用我的一生去兑现。”轻轻抚摸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胡德森不禁热泪盈眶。

  魏金海:数十载信念坚守,只为城市更洁美

  今年72岁的魏金海在环卫岗位上工作了29年,他还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不平凡的信念。“干环卫没有信念坚持不下来,我的信念就是为了城市更美做出自己的贡献。”魏金海说。

  1968年,18岁的魏金海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8师高炮营3连的一名测距手。“一炮手管方向,二炮手管高低发射,我是测距手,主要通过仪器和肉眼来确定飞机的方位、距离,确保准确无误发射。”时隔50多年,再次讲起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魏金海依旧感到热血澎湃。

  1971年,21岁的他站在党旗下,紧握右拳许下铮铮誓言。初心因为有了动力,所以从未止步,即便再苦再累都甘之如饴。1986年,刚退役的魏金海进入了兰溪环卫处,成为一名每天和垃圾打交道的环卫工人,开始了他甘愿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脱下绿色的军装,他换上了橙色的环卫服。魏金海做过垃圾清运工、修理工、吸粪工、中转站操作工,用他的话说,除了汽车没开过,什么都干过。“干环卫很不容易,那时候没有电瓶车,清运垃圾主要靠环卫工人用板车一趟趟拉,1个月工资只有75块。”魏金海负责老城片区的垃圾清运,要将垃圾从南门拉到余店中转站,还得爬坡过铁路道口。

  干了几年又累又繁重的垃圾清运工后,魏金海没有选择稍微轻松一点的工作,而是又干上了又脏又臭的吸粪工。为了将残留的粪便清理干净,魏金海常常爬到桶里,用铁锹将泥沙粪便一点一点刮干净,黑压压的蚊蝇不时往脸上撞,往鼻子里钻,魏金海却习以为常。

  从一开始的一线环卫工人,再到后来担任城北环卫所的所长,魏金海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他刚接手黄大仙路段的环卫保洁时,整条路上全是泥沙石子。顶着烈日,魏金海和环卫工人们用铁锹、扫把和手推车,整整清运了一个上午,清理出近25车垃圾。

  很多环卫工人受不了这份“脏”和“苦”离开了,但魏金海坚持了29载。2010年,魏金海退休了,子女们都劝他该休息休息了,可他却闲不下来,穿上橙色马甲“重操旧业”,做环卫督查,就这样,他又干了5年。

  今年,兰溪如火如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魏金海又当起了“网格员”,除了义务清扫楼道的环境卫生,他还把保洁范围逐渐地扩展到社区的各个角落,烟头、碎纸屑、绿化带内的白色垃圾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魏金海说,他想趁自己还能动,再为美化城市环境尽一份心力。

  记者 姜一峰 通讯员 黄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