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若兰 善爱汇溪
兰溪不断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9月3日下午,在全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到来之际,兰溪举行以“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兰溪市四套班子领导将准备好的钱款投入“慈善一日捐”捐款箱,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广泛参与慈善活动,让慈善之花开遍兰溪大地。
近年来,兰溪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多方筹措善款,深入开展助困、助学、助医、助老、助残、助孤等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高位推动,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兰溪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慈善工作,积极谋划、奋力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2002年5月成立兰溪市慈善总会,是省内成立较早的地方总会组织之一。占地1800多平方米、总面积3618平方米的老年宫,是我省首家老年宫,也是我省第一批慈善实体,年服务20多万人次,成为浙江慈善实体建设领域的“金字招牌”。
此外,兰溪市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完善,慈善公益项目影响扩大,政府保障与社会救助互联、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互补、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现代大慈善格局逐步形成。目前,全市共有慈善组织6个,其中4个具有公开募捐资格;注册志愿者7.8万多人,累计服务时长34万多小时。全市累计募集捐赠资金超2亿元,其中2020年疫情捐赠款物1800余万元;面向公众的“慈善一日捐”活动成为常态。
项目带动,慈善救助精准高效
兰溪市慈善总会成立近20年,已形成5000万元慈善基金。与此同时,兰溪乡贤认捐设立冠名基金4个,基金总额达360万元。2020年兰溪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兰溪人才基金,资金规模达4.8亿元。截至目前,慈善总会在赈灾、助残、助老、助困、助医、助学等项目共支出1.1亿元,受助人数超127万人次。
在内拓慈善潜力的同时,兰溪还积极对接外部慈善资源。先后引进杭州锦江集团“锦·源”教育公益基金、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馨兰”妇儿基金,向兰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物资;积极打响“兴兰公益”慈善公益品牌,持续三季的“兴兰公益·走进汶川”项目,落实对口支援公益项目资助300多万元。
创新驱动,慈善平台激发活力
高标准建设兰溪市慈善基地,激发慈善活力。兰溪慈善服务全省名列前茅。2018年,融展示精准帮扶、组织孵化、项目管理、培训交流、信息共享、文化建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慈善服务平台,成为衔接政府、慈善组织和服务对象的枢纽型载体,被浙江省民政厅、省慈善联合总会授予“浙江省慈善基地”称号。
创新成立慈善工作服务区。设立慈善超市、爱心助农义卖区、爱心驿站等功能区块,为代售困难家庭农产品、特殊困难家庭免费提供平价物品等提供贴心服务。加快数字赋能,打造市慈善总会慈善募捐平台,平台集成微信、支付宝、银联等接口,实现线上捐款,方便爱心快速传递。
市慈善总会在原16个乡镇(街道)慈善工作站的基础上,建立乡镇(街道)慈善分会和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在慈善氛围浓厚的兰江街道姚村、诸葛镇长乐村等创建慈善文化村,同时鼓励设立乡镇和村级慈善基金,激发基层组织、捐赠人的意识和活力。
宣传发动,慈善理念深入人心
以“中华慈善日”为契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打造“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兰溪大地涌现大批慈善典型人物。
姚宝熙,兰江街道姚村村人,2021年1月入选“浙江好人榜”,5月荣登“中国好人榜”。从助学结对到关爱老人,从设立教育基金到公益资助,姚宝熙以“木寸”的名义为兰溪公益事业累计捐赠超过1500多万元。今年以来,姚宝熙的事迹在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点击关注量超过5000万人次。“不忘恩情、回报桑梓的家国情怀;不求名利、不图回报的高尚品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的“木寸精神”成为新时代的精神财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舞工作室胡芳主动对接20多个国家资源、协助多个基金会及地方政府采购抗疫物资超亿元,受到广泛称赞,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20年兰溪市创设“全民志愿日”机制,将每月15日定为“全民志愿日”,数万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组织和城乡居民参加爱心帮扶等志愿活动。全市万名党员干部投身三服务活动,人人认领微心愿……
慈心若兰,善爱汇溪。进入新时代,兰溪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样板贡献慈善力量。
记者 徐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