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 效果明显
兰溪:校园垃圾分类创意多亮点多
垃圾分类进校园如何“活起来”?怎样让孩子们从小“拎得清”?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联起手”?今年以来,兰溪各学校将垃圾分类作为“必修课”,让垃圾分类深入“童”心。
垃圾分类,教育先行。为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各个学校将垃圾分类纳入思政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建立校园垃圾分类闭环系统,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垃圾分类模式,推动垃圾分类从校园融入家庭,走进社区。
能“吃掉”75%校园垃圾的分类中心
“以前我们学校每天至少有八大桶垃圾需要清运,环卫工人一天要来两趟,现在每天运出校门的垃圾只有两大桶,环卫工人来一趟就能轻松运走。”兰溪市兰江小学的姚永平老师对记者说。
为什么兰江小学的垃圾量会减少?这得益于该校功能强大的垃圾分类中心。
据悉,垃圾分类中心设置了收集区、加工区、堆肥区、清洗区和循环利用展示区。每天,学生们将分好的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中心。其中易腐垃圾通过腐化发酵作为基肥,送往蔬菜长廊、空中菜园、环保花坊等校内劳动基地循环利用,或使用特殊垃圾机处理后运走。
垃圾分类中心设立后,使得该校减少了75%的垃圾清运量、91%的垃圾存放量。
此外,为了减少易腐垃圾的总量,兰江小学还制作了各班剩饭剩菜回收统计表。每天大队委员通过称重的方式,评选出本周“光盘行动”最佳班级,计入“亮点班级”的考核。
通过大数据反馈,大部分班级剩饭剩菜的重量呈下降趋势。每日剩饭较之前足足减少了20公斤,食堂泔水也减少了60公斤。
多管齐下按下垃圾分类“加速键”
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兰花小学积极探索校园垃圾分类新模式,从实行强制分类、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特色课程等方面多管齐下,为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按下“加速键”。
该校成立了垃圾分类减量指导员、垃圾分类绿色小卫士两支队伍,从源头上做好班级垃圾分类“桶边督导”。成立“兰心·环保团”和“兰心·志愿营”,每天定时管理、指导、监督并考核各班垃圾在学校垃圾收集点的分类投放情况。
为助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更好成效,该校创新“线上监督”新模式,利用电子班牌,开展检查情况“随手拍”“微点评”等线上反馈活动,随时拍下并上传身边垃圾分类正反面典型图片,在线反馈评价。
尤为难得的是,该校还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兰花“四季成长”特色课程之中,全校师生校内做到精准分类,校外将垃圾分类理念带入家庭。学校开设了“小手牵大手”环保分类卡手工制作、“垃圾分类亲子秀”、“垃圾分类回收站”等“家校互动”课程,累计参与人数5000余人,辐射学区内800多户家庭,成效显著。
如今,在垃圾分类理念引导下,该校学生草稿纸实现了循环利用,餐桌上也“光盘”了。各班将变卖可回收物的费用,用来购买奖品,奖励“垃圾分类小能手”。
“1+3+3”行动擦出垃圾分类思辨火花
目前,城北小学党员联村导师走进十里亭村,践行垃圾分类“1+3+3”行动。
活动现场,联村导师与村民互动交流,面对面宣讲垃圾分类政策,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抢答等趣味比赛,寓教于乐。村民积极踊跃举手答题,现场气氛活跃,掌声欢呼声不断。
十里亭村是城北小学文明共建结对单位,在做好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上,城北小学在十里亭村先行探索了“1+3+3”模式,即一名党员带动三名少先队员,一名少先队员影响三户家庭,从而辐射整个辖区,推动全员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绿色健康生活。
学校利用联村导师平台,将家长会搬到了十里亭村文化礼堂,每一位党员老师联系3名学生家庭,现场签订了垃圾分类共建协议,党员教师入户进行垃圾分类指导。
同时,该校建立村校结对工作群,以家庭为单位,采取“打卡上传分类照片”的形式,有效提升了农户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正确率。平常,教师在群里适时点评、及时指导,大家也经常讨论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思想的碰撞擦出了最亮的火花,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家庭参与垃圾分类的热度。
截止到目前,“1+3+3”行动已辐射辖区24个村,学校党员教师进村入户实地指导78次,受益家庭598户。下一步,学校将把“1+3+3”行动辐射到更多的文明领域,充分发挥文明引领作用。
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让垃圾找到回家路
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公园你去过没有?在兰溪市振兴小学,有一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里面的内容却一点也不少。
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分为垃圾分类总站、垃圾分类工作室、红领巾再生源坊三个部分。垃圾分类总站,顾名思义就是收集各班垃圾,每天定时定点定人投放垃圾,专人专管。垃圾分类工作室,就像一个驿站,由值周班级“红领巾”来当垃圾分类志愿者。红领巾再生源坊则是一座可回收物加工作坊,学生可以将校园内的落叶收集起来,发酵成有机肥。
在这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里,全体师生不仅每日可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践行垃圾分类理念,还可以参加定期开放的红领巾再生源坊活动。大家将校园内收集的落叶称重登记、打包打压,统一收集后发酵成有机肥,真正让垃圾找到了回家的路。
作为兰溪市垃圾分类示范学校,近年来,该校一直践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在行动”等系列活动。以提高师生们的环保意识着手,从源头上正确分类垃圾,做好循环再利用,携手创建“绿色节约型”校园。
此外,该校还积极推动“一生一楼一社区 垃圾分类齐步走”活动。全校2600多名学生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员,一个个孩子带动一条条楼道,一条条楼道汇聚带动整个社区,让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形成广泛的辐射圈。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校红领巾垃圾分类实践点暨兰江街道兰花社区11号投放点原日产居民生活垃圾7~8桶,现垃圾清运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记者 姜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