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8日 

第05版:民生

网格员到现场宣传反诈、劝离货郎

“直播”卖货到村里 老人看了很心动

  记者 朱学兵 通讯员 应思艳

  导报讯 “你快去看看,有人在池塘边的乘凉长廊那里卖货,已经聚了一堆老人。很有可能是诈骗!”日前,横溪镇里董金村的一位村民火急火燎地跑到网格员楼竹青家,拉着楼大姐的手往外走。意识到老人家的反诈意识比较淡薄,不容易分辨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段,楼竹青马上往村里的长廊赶去。

  到了现场,楼竹青看到长廊上围着一群老人。长廊中间摆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和一些小礼品。一个年轻女子拿着话筒,正激情澎湃地向老人们“直播”卖货: “这个床单很好很贵的,就今天买最便宜,明天就要涨价了!”“今天买有很多礼物送,要是运气好,床单就是白送的!”……另一年轻男子在边上整理摆放货品,还时不时帮忙吆喝。

  楼竹青马上对两名“直播”货郎的行为进行了制止,并要求他们出具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商品销售许可证及货品床单的生产日期、厂家地址、产品质量证明等证件资料。两名“直播”货郎随即与楼竹青进行了“沟通”。得知两人不能提供任何证件和资料后,楼竹青要求他们立刻离开村子。两货郎却进行推诿拖延。楼竹青随即与值班村委金国威联系。等金国威赶到现场后,一起将两名“直播”货郎劝离村子。

  看到两货郎离开后,村民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并向楼竹青说起了他们的想法:“我家里不缺床单,但是她这个床单原价这么贵,肯定好的呀,不买就亏了!”

  楼竹青告诉村民,这两货郎来自江苏,以自驾方式在浙江中西部的偏远山区村子,以附赠礼品和所谓的“饥饿营销”等手段,向村里老人兜售床单。而这类货品既没有生产日期、厂家地址,也没有质量合格证明。兜售时说的品牌和售价,都是信口胡诌的。楼竹青劝老人们一定要攥牢手里的钱,理性消费,不要为了一点小礼物,贪小便宜吃大亏。听了反诈宣传后,村民们对楼竹青表示感谢。

  反诈工作的着力点不仅是在集中普及和入户宣传,更是需要网格员融入日常,预防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