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00余年,上演首场曲目《喜迁莺》
“李渔家班”在兰重新开班
记者 徐桢瑾
曲目《喜迁莺》 。记者 范湃青 摄
导报讯 9月27日,新时代“李渔家班”在李渔故里——兰溪市永昌街道夏李村揭牌。重新开班的“李渔家班”上演首场曲目《喜迁莺》,婉转动听,仿佛把观众带回到了300多年前的“李渔家班”演出现场。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有着“东方莎士比亚”和“世界戏剧大师”的美誉。
康熙五年(1666年),56岁的李渔应朋友之邀,从北京前往陕西、甘肃游历。在游历的路上,他先后在临汾、兰州遇到了颇具艺术天赋、独具艺韵的唱戏演员乔姬和王姬。从此,李渔建起了自己的家班,他自任家班的教习与导演,上演自己创作和改编的剧本,并以芥子园为根据地,带领家班四出游历、演剧,“全国九州,历其六七”。
由于有乔、王二姬的出色演员和李渔这样的好编剧、好导演,李渔家班很快就红遍大江南北,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同时,家班作为李渔自己的实验剧团,使他在戏曲创作、导演、演出等实践活动中如鱼得水,家班的戏曲活动为《闲情偶寄》的《演习部》与《声容部·习技》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是李渔戏曲理论的重要来源。
李渔作为特有的文化符号,近年来,兰溪充分挖掘李渔文化资源,不断增强传播和创新力度,推进“李渔文化+”在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去年9月,兰溪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打造了以夏李村为中心的李渔戏剧小镇。
在2021李渔文化周活动举办之际,兰溪通过重组新时代的“李渔家班”,促进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不断追寻李渔文化,使戏曲真正融入到这座城市中。据悉,该“李渔家班”的成员由兰溪民间的艺术团和当地戏迷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