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泽坞村以“党建+认养”模式打开蜜梨销路
“梨”不开你,致富路上的红色身影
记者 叶帝伯
导报讯 由于近期缺少雨水,这两天,黄店镇佳泽坞村党员干部在蜜梨园里忙着浇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近年来,佳泽坞村积极发展蜜梨产业,由于蜜梨口感出众,品质出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小小的蜜梨为何能远销各地?村里父老乡亲们又是怎样由此致富的?这些都要得益于村里的党员干部。
东奔西跑,带回红色“敲门砖”
2017年,村集体闲置的110亩复垦土地流转完毕后,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班子和熟悉果树栽培的党员主动对接浙江省农科院,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考察。通过专家实地踏勘,综合考量海拔、土质、光照条件等因素,最终选定种植省农科院培养的早熟蜜梨品种“翠玉”。但通过项目预算,“翠玉”蜜梨产业项目总投入需80多万元。如何筹措出第一笔启动资金,成了摆在村班子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为迈出发展“第一步”,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全村党员干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后,全体党员自筹资金9万元。同时,由镇党委牵头,争取到财政补助资金39万元和专项扶贫资金补助27.4万元。至此,红色的致富“敲门砖”,真正被佳泽坞村的党员们砌了起来。
寒冬酷暑,筑起红色“护城河”
“百亩梨园”建成投产栽种后,前2年是梨树幼苗的培育期。这时候的梨树幼苗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变化非常敏感。为了保护脆弱的玉梨幼苗,佳泽坞村党支部索性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梨山上,每天都安排一名党员在岗值班。
同时,为了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村党支部首月便将主题党日活动搬到蜜梨基地,发动党员主动领岗参与梨园日常管理,走入林间地头参加义务劳动。慢慢地,主题党日会后参加梨园义务劳动,成了佳泽坞村党员干部们的习惯,从刚开始的党员干部带头干,到村民围观党员干,如今已是党员村民一起干。酷暑有人浇水降温,落花有人套袋驱虫……党员干部们自发筑起了保护梨园的“护城河”,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减轻了梨树前期养护的压力。
推陈出新,争当红色“销售员”
为了打响佳泽坞蜜梨品牌,在市委组织部、黄店镇党委的指导下,佳泽坞村党支部首创了“党建+认养”新模式,以每棵梨树每年200元的价格面向社会公开认养,所有成熟的蜜梨都归认养人,吸引了在外党员、企业家等各界人士150余人参与,一次性为村里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
今年,佳泽坞村党支部推出了升级版认养模式,利用微店开启线上认养通道,让蜜梨搭上电商的快车,直接从山间地头送到顾客手中。
据悉,该村以“党建+认养”的模式打开了蜜梨销路,带动全村60%农户共同参与蜜梨种植,成功带领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