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防范之弦 远离网购诈骗
兰溪公安“双十一”网络购物骗局大盘点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如期而至,“剁手党”们掀起网购狂欢的热潮。而骗子们也摩拳擦掌,就盯着这个时机为自己冲波“业绩”。为此,兰溪警方盘点了一些最常见的网购骗局,帮助大家识破骗子伎俩。
陌生来电称客服,多留心眼多核实
真实案例:11月3日中午,家住游埠镇的小伍在家中接到一个开头为“0067”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某快递公司客服人员。“客服”对小伍说,他之前在网上购买的一个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现物流公司决定给予小伍一定赔偿。
“客服”让小伍加入QQ群,并在群内指导他操作。于是,在“客服”的“循循善诱”下,小伍一步步落入陷阱。他先在对方发来的链接上填写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又在支付宝中贷款了58400元钱,分两次全部转入对方指定的“安全账户”。后来,在对方的要求下,小伍又向指定账户转账3999元钱。将钱全部转完后,小伍便被踢出了群。他这才意识到被骗,但为时已晚,一共损失62399元钱。
诈骗手法: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受害人购物、快递等准确信息,冒充购物网站、快递公司的客服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准确说出购物、快递等信息,获取受害人信任,之后谎称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或快递丢失,需要进行赔偿,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写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然后,利用受害人对支付宝、微信等借款平台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其从平台借贷,并通过提供的验证码、银行卡密码将受害人银行卡内钱款转走,或诱导受害人自己转款给骗子。
警方提醒:“双十一”期间,大家网购商品多,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来电,凡是接到自称是客服的来电,应该先向购物平台的官方客服求证。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或接听陌生电话跟随操作,更不能在这些网页上填写相关信息。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信息要保管妥当,不要轻易外泄。
只要抽奖就中奖,小心陷入连环骗
真实案例:近日,家住兰江街道的小王在刷小视频时关注了一位卖货博主,还添加了对方的微信账号。几天后,对方给小王发来一条网购抽奖的广告信息,信息上写着只要下单购物满299元就可以参加抽奖,且中奖率百分百,抽到的奖品还可以折现。这诱人的条件,成功吸引了小王的注意。
之后,小王先后两次购买了价值299元的鞋子,又在对方的言语诱导下转了1499元。当对方继续以折现为借口让小王转钱时,他才意识到被骗。最终,小王鞋子没拿到,还被骗了2097元钱。
诈骗手法:骗子通过时下年轻人喜欢使用的视频类、分享类等APP发布充满噱头的广告,吸引受害人添加微信。之后,又会在微信发布购物抽奖的虚假信息,以丰厚的奖品为饵诱骗受害人,并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二次汇款,以此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当前,直播带货、微信网购十分火爆,引得部分不法之徒动起了“歪脑筋”。他们打着网购的外衣,以参加抽奖活动为诱饵,实施网络诈骗活动。广大网民切勿贪小便宜。对于号称百分百中奖和超低价格的,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以免上当受骗。
网购花式骗局多,不听不信不转账
1.预售骗局:很多商家通过短信将新品预售信息发给老顾客,而这一环节刚好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不法分子以“预售”“提前购”为诱饵向用户发送网站订购链接,其实这些链接已被植入了木马病毒,或为虚假的钓鱼网站,一旦点开,木马病毒就会植入手机窃取用户信息。
警方提醒:有关“双十一”的购物短信不要轻信,慎点不明链接,因为链接中很可能含有木马病毒,能“秒”盗客户信息和账户资金。
2.伪红包骗局:“双十一”前,各大电商平台会以派发红包的形式,为促销活动预热。不法分子借机派发虚假红包,散布钓鱼链接,诱骗大家点击,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盗取银行卡账号等。
警方提醒:红包优惠最好通过官方途径领取,一旦接到可疑红包,要尽快拨打电商或第三方支付网站官方客服电话咨询确认。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修改网银、支付宝等重要账户密码,并通过安全软件查杀木马病毒。
3.货到付款骗局:不法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获得客户信息、假快递单等,随后冒充快递员提前联系消费者,把假货送到消费者手中,称“货到付款”以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遇到“货到付款”的快递,先开箱验货,如果不是自己买的物品,直接拒签。平时取货之后,记得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从包裹上抹去,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4.“信用提额”骗局:“双十一”期间,因现阶段资金无法支撑其暴增的购买力,不少人想方设法提升花呗或信用卡额度,而这正给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机。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花呗或银行客服,谎称可以提升信用额度,继而以支付“服务费”为由,诱导网友扫其二维码支付,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切勿轻信网络上关于提高花呗、信用卡等透支额度的信息。提高透支额度要经过严格审核、提供相关证明,并且不会额外收取费用。
通讯员 胡含笑 记者 陈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