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第04版:乡村兰溪

“穿新衣”“晒暖阳” 科技赋能杨梅温暖过冬

  记者 蒋宇欣 通讯员 陶毅灵

  导报讯 “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不断,连日来,马涧镇精品杨梅风情园的杨梅山上好不热闹。种植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搭建设施栽培大棚,赶在过冬前为自家杨梅树穿好“新衣”。

  今年,在设施栽培的基础上,兰溪杨梅产业又有了新突破。“四维生态果业——杨梅智能大棚补光系统及深加工项目”落户马涧,给兰溪杨梅数字化、规模化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目前,该项目已在马涧镇杨梅核心主产区下杜村落地实施,正式设立智能大棚示范点。

  走进下杜村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10多位技术师傅正忙着搭建智能大棚的框架。“示范点的设施大棚与现有的设施大棚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搭建过程也较为复杂。”施工师傅说,在智能大棚框架结构搭建完成后,他们将跟进安装智能补光系统设备,以示范点为开端,为之后整个项目的推进打好基础。

  据介绍,杨梅智能大棚通过补光技术,将创造性地解决由于天气、雾霾等造成的弱光环境对杨梅生长的影响,为实现农作物优质、安全、高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通过补充光照强度,调控光照时长,可大幅降低落果率、延长上市期,提升高品质果率,提高杨梅产值,进一步带动杨梅种植户增收致富。

  望着一排排初具规模的大棚设施,马涧镇党委书记许文芳不禁感叹:数字化正以一种新的态势,深刻改变着兰溪杨梅产业发展。

  据兰溪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露天栽培的杨梅只能“靠天吃饭”,遇上天气不好,大批杨梅烂在枝头。而大棚具有保温功能,棚内平均气温要比室外高出6~10℃,大棚杨梅的成熟期也比露天杨梅提早半个月左右。“大棚可以保温,又可以遮风挡雨,还能减少果蝇侵袭,有利于提升杨梅品质。而杨梅提前上市,‘身价’就高出一倍甚至数倍,果农收益也会大大增加。”

  兰溪作为浙中最大的杨梅主产区,从2000年开始进行大棚杨梅试验,通过20年的不断探索,目前已有大棚杨梅面积1500多亩,是我省最大的杨梅促成栽培示范基地,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山地杨梅设施及配套技术,在杨梅设施栽培方面取得诸多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