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6人入选金华优秀非遗传承人
日前,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2021年度金华市优秀非遗传承人名单,兰溪共有6名传承人入选。
据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重在保护其传承人。
兰溪摊簧——杨丽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传承工作中,杨丽萍带领广大文化干部和民间骨干,对兰溪的非遗项目进行地毯式普查,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曲艺项目“兰溪摊簧”的挖掘、传承工作中,杨丽萍作为项目带头人,积极致力于该项目的资料收集、材料申报、传承演唱等工作,为兰溪摊簧申报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重点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
反左书——林马余
人称“左撇子书法奇才”的林马余,拥有“书法三绝”。他传承了非遗“反左书”绝艺,练就了“反横书”绝技,同时还掌握了左右开弓,一正一反的榜书绝活。他书写正反榜书,字迹遒劲有力,正反两面字体状似孪生,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获奖,被作为中国非遗文化代表赠送给杜邦家族第五代传承人皮埃尔·杜邦·巴菲特等国际名人;还被中国中小企业商业协会等部门约定为“一带一路”系列商务交流活动礼品,赠送给沿途各国政要和友好人士。在积极推广的同时,林马余潜心研究反左书文化,致力于非遗文化的教育传承,将非遗文化、书法艺术、传统礼仪道德文化与时政创新性结合进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郑有莲——金华道琴
金华道情又称唱新闻、劝世文,是一种浙江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与杭州小锣书、温州鼓词、宁波走书、绍兴莲花落合称为浙江省五大地方曲种。道情是一人多角色坐唱式单挡说唱艺术,唱一段加几句说表,配上简单的动作,即所谓“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伴奏乐器极为简单,仅一个情筒和两块竹板。
郑有莲因为自小喜欢道情,便开始自我学习摸索。2016年,郑有莲得知金华有道情高手,便前往拜师学艺。如今,郑有莲已是“金华道情”非遗项目金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编写的《七星彩虹》《远离毒品》《党的政策暖心房》《同心共创文明城》《优良家风代代传》等道情作品,在当地有了一定的传唱度。
兰溪面塑——舒国斌
兰溪面塑历史悠久,主要流传于女埠、香溪、马涧一带。目前,兰溪做面塑的艺人不多,女埠街道午塘村的舒国斌就以此老行当为生,并在挖掘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在舒国斌手中,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顷刻之间,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便脱手而成。
兰溪民间剪纸——鲍运达
兰溪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流传广泛,2008年被列入兰溪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年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鲍运达从小喜爱民间艺术,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民间剪纸图样,走访乡间拜民间剪纸高手为师,推广兰溪民间剪纸。鲍运达在剪纸教学中不遗余力,在剪纸理论研究中更是呕心沥血。自1986年在浙江师范学院美学研究会上发表第一篇论文《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初探》以来,他陆续撰写了15篇文章刊登在各级报刊杂志上。从2010年开始,他着手编写《中国剪纸与民俗文化》。
兰溪根雕——郑世有
深厚的木雕基础,加上对根艺的独特的领悟能力,近年来,郑世有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优秀作品。郑世有的根艺风格古朴浑重,洒脱自然,注重思想内容。他认为,艺术的使命从来包含着“助人伦、成教化”和愉人慰己的功能,而根雕作品必须藉着大自然的造就,融入和谐的技巧,再赋予人文的思想。因此,他的作品都以环保、和谐等为主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