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笔留住城市年代记忆
兰溪白发“网红”五年勾画百余幅作品
114幅画作、耗时5年精心打磨……近日,兰溪钢笔画家王恩贶绘画、撰文的故园画忆系列——《古韵兰溪》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
王恩贶出生、成长、工作都在兰溪。70多年的经历,故乡的一切,浓缩为兰溪味道渗入了骨髓,这种味道现又借钢笔画倾泻而出,洇润在万千条交错重叠的排线上,向读者展现出古韵兰溪的一幅幅动人之景。
结缘钢笔画 决心用画作见证变迁
在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十多年中,为编纂市志和年鉴,王恩贶除了收集图片外,自己也拍摄了许多照片。让他遗憾的是,历史老照片收集难度非常大,即使难得收集到的些许老照片,或因年代久远,或因保管不慎,或残缺不全,或模糊不清,难以反映真实面貌。
如何弥补这一缺陷?
王恩贶尝试着以写实钢笔画的形式来恢复和重现一些历史面貌。“兰溪古建遗存很多,别人可能不了解,但我作为兰溪人,对这些当然如数家珍。相比于圆珠笔,钢笔画可以调出浅灰等多种色调,这使得画面更有层次,更接近古建筑在历史中的质感。”
勾勒线条开始,对力度的控制要求就很高,不然很容易晕染。“钢笔作画,需要由浅至深、由细至粗,笔笔分明、力道克制。”为此,王恩贶买了不少书籍回家对照着书本自学。在学习钢笔画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钢笔画界的老师和朋友,每当作品完成,都会立即发老师,请他们指导。这也让王恩贶受益匪浅。
2017年,有感于兰溪古城拆迁改造,王恩贶推出了首组“桃花坞”专题画作,以寄托乡愁。结果被许多公众号转载,见者纷纷点赞留言,不经意间成了白发“网红”。
王恩贶对家乡的那份热爱令画中的景致也变得越发生动,牵动了读者心底的乡愁。旅居台湾的兰溪人亚娟惊呼:“画得真美,画得真好!已把它做成配乐相册发出,让更多在台湾的兰溪人看到行将消失的故乡美景。”一位网友动情地说:“桃花坞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市井和沧桑,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王先生用细腻的画风把时光凝结在她斑驳的砖墻上,让我们享受着美好生活,慢慢老去。”从桃花坞走出去的康恩贝集团公司董事长胡季强见画后也无限感慨,留言道:兰溪桃花坞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我在这里工作和居住生活了整整12年。感恩王先生,让我勾起了美好的回忆。
5年时间 倾力还原家乡风貌
在王恩贶家中,记者看到了王恩贶笔下的《古韵兰溪》系列画作,兰溪古城、兰江风情、传统村落、传统农事、工业记忆等建筑地标的蜕变轨迹清晰可见。
5年时间里,王恩贶走遍兰溪大街小巷,参考众多历史资料和老照片,以钢笔画写实的手法创作百余幅。每一幅作品放大看,线条排列有序,轻重缓急恰到好处,体现了他深厚的功底。这样呕心沥血的作品,大多耗时耗力,一幅作品最短需要十余个小时,最长则需要50个小时左右。王恩贶自己也感叹:“犹如十月怀胎,备感艰辛。”
国内知名钢笔画家、钢笔画理论家程庆拾对《古韵兰溪》感悟良深。他认为王恩贶的构图取景角度不但多元,还每每选择了对象最美的切入点和瞬间,在反复比较中美感倍出,意韵丰饶;在创作时精雕细琢,舍得下大功夫。一方面享受刻画过程中那份特有的快感与幸福,一方面也对故园风物极尽赞美之能事,所得作品自然丰实可观,意旨鲜明。同时,这些作品既善于运用强烈的黑白、浓淡、深浅的对比,又展现出厚重凝炼,耐人寻味的美感。“恩贶的钢笔画属于精细加写实的风格,这种作品更耗时费心,绝非逸笔草草信手而为便能成就的。”
“书中百余幅作品,只是撷取了兰溪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远不足以反映家乡悠久深邃、丰富多彩的风貌和生活。”王恩贶表示,他想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时代变迁中留住城市的年代记忆。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