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 

第06版:城事·市井

二十多年邻里纠纷难处理 线上共享法庭一朝巧化解

  记者 徐桢瑾 通讯员 王瑛巧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人民法院通过共享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20多年的邻里纠纷,双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据了解,李三(化名)和李四(化名)是一对邻居,两家的房屋只隔着50厘米的距离。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原本关系还不错的两家人,却陷入一场长达20多年的纠纷。

  这个邻里纠纷萌芽于1999年。当年,两家父辈因为猪栏改造产生了矛盾。之后,两家又因为李四建房后引起的排水问题导致矛盾升级,双方的邻里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今年,李三将李四起诉至兰溪法院,要求李四切除他家房屋雨棚挑出的部分。案件受理后,审理法官多次到现场实地勘察,发现原告李三的房屋建造年代已久,房屋整体较为破旧,房屋内积水受潮不能排除自身原因所致。李四家雨棚超出部分与其余部分雨棚属于一体浇筑,考虑到当时建房用料、施工技术的限制,对该相邻雨棚的挑出部分进行切除实际施工难度大,且可能会对被告房屋的整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法官认为不宜简单地进行切除处理。经反复考察周边建房,认为由被告李四负责做好该外挑雨棚的排水防溅处理更为妥当。同时,因该外挑雨棚有部分伸至原告屋顶的上方,在下雨时不可避免会溅出雨水给原告的房屋墙体造成一定影响,应由被告李四负责对原告李三房屋后墙的相邻墙面进行一次修缮粉刷,清理弄堂内表面的废土残渣等垃圾。

  判决生效了,可如何履行,双方又有了新的矛盾,一直未能执行到位。申请人李三称自己的老房子建筑时间早,要求有施工资质的施工队进行施工才放心,评估了施工费用、材料费以及工人吃饭等费用,但不愿意垫付费用。被执行人李四称由于施工量少,找不到具有的施工资质的团队愿意接活。

  执行干警认为双方虽有怨气,但并没有到完全不可调和的程度,临近年关,决定再组织一次调解。然而,调解遭遇了疫情,李四无法来到调解现场。于是,执行干警决定利用共享法庭来进行线上调解。

  调解当天,执行干警通过“代表委员联络工作站”邀请有建筑专业知识的人大代表一起参与调解,竭力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耐心引导双方互谅互让。申请人李三的态度最终慢慢缓和了下来,同意不进行评估,直接进行施工。被执行人李四也愿意履行修缮义务,对工程费用实报实销。

  调解结束后,执行干警立马联系到具有老房子修缮经验的施工人员,且在施工时派工作人员全程监督,确保修缮工程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