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4日 

第03版:要闻

文章导航

蓝图催人奋进 实干开创未来

永昌:突出实干破难题 潮头登高再击桨

  今后,永昌街道将锚定目标,持续以变应变、以进促优,努力提高在兰溪全市的贡献度、在金华全域的美誉度、在全省大局的辨识度。

  一是重振金华市工业十强镇风采。扎实推进工业园区“二次开发”,聚焦“腾笼换鸟”、强链补链、转型升级,加快打造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启动红店头片区、永游线沿线低效闲置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力争盘活用地200亩以上;推进天祥智慧建造基地二期、荣润纺织、众鑫环保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速赐源纺织、巨格建材、华泰铝轮等产能倍增项目投产见效;深化纺织业智能制造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提升。

  二是打造浙中文旅名镇品牌。大力挖掘李渔文化丰富内涵,积极构建永昌文旅话语体系。推动夏李村未来村庄、军民共建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加快建设百凤林村乡村旅游综合体;启动老街复兴,以美丽城镇项目实施为契机,提升老街历史风貌和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开展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和景区村创建,不断巩固深化“八有八无”、城乡垃圾分类工作成果。

  三是共绘省级商贸特色共同富裕小镇美好画卷。赓续“千年商埠”基因血脉,加快永昌集镇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有序推进商住项目开发,启动特色商业街区规划,不断做大商圈;推进中心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实施背街小巷整治和老旧区块有机更新工程;加速农业“标准地”、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地,提高规模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探索建立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在水稻、绿色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领域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记者 杨一之

  水亭:凝聚协同共进力量 打造民族示范窗口

  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水亭畲族乡将锚定“扛旗争先、再创辉煌”总目标不放松,坚持贯彻落实“四大战略”,持续致力于打造“畲乡药镇、讲究水亭”金名片,坚持以“产业共兴、生态共建、善治共享、文旅共融、党建共进”五大行动为抓手,推进民族产业经济带、畲乡风情线“一带一线”和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窗口。

  以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共兴。破散促聚,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开展珠带式园区连片整治,推进生塘胡现代农业产业园、奎塘畈农业特色产业村等建设。

  以农业公园推动生态共建。建设未来乡村,打造水亭“农业公园”特色,全面实施公用设施提档、环境卫生提级、公共服务提标行动,争取环境综合评价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以市场需求推动文旅共融。开发1条集水亭文化特色、休闲体验和旅游观光的精品乡村文旅路线,重点推进西姜村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西方坞省级美丽乡村等建设。

  以民富村强推动善治共享。大力实施扩中提低计划,加大产业抱团项目招引,积极拓宽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渠道。

  以机制优化推动党建共进。建立“领办+赛马”机制,筑牢数字智治、联盟增收、党建示范、村务协商四大基石,不断夯实基层组织根基。 记者 蒋宇欣

  黄店:奋力谱写“山水黄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为“兰溪后花园”,黄店镇将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锚定“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共富兴镇”目标,逐步打造“一心两线三区多点”的浙中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力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地、共同富裕样板镇”。

  一是抓产业,努力激活发展动力。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意识,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加快白露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配套项目招引,加大“五花四果”培育提升扶持力度,培育5个以上具有规模化效应的农产品品牌;王家区块继续构建民宿集聚产业,打响“白露有约”民宿品牌,余粮山区块有序推进省级扶贫项目建设,以高端民宿及周边产业集群打造多个网红打卡点,芝堰区块以6个中国传统村落为重点,加快古建保护性开发。

  二是抓生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黄店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积分制考评体系,“八有八无”优秀村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走在乡镇前列;推行“治水治土治气”清单式巡查工作体系,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并探索数字化巡查措施。

  三是抓民生,不断夯实民生福祉。以未来乡村建设为重点,深化王家“八房四景二中心一礼堂”场景应用;以“学在黄店”为抓手,充分发挥“白露源”教育基金导向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通过村企合作、异地开发、多村联营等方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实现21个村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其中5个村达50万元以上。 记者 徐正达

  香溪:努力建设北部加速发展样板乡镇

  香溪镇将认真贯彻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扛旗争先、再创辉煌”工作目标,深入实施“万亩飘香”发展战略,以“三项主导产业+三种特色农业+三条文旅路线”为发展脉络,全面融入“北部振兴”发展热潮中。

  一是坚持工业强镇,全力打造三项主导产业。集聚山野机械、启铖汽配、华能输送等重点企业产业特色,打造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兰森食品果蔬深加工、宏康科技农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探索一二三产全链条发展模式。加快金华地区储量最大的砂岩矿——竹丝岩矿综合利用开发。

  二是坚持农业立镇,全力培育三种特色农业。依托双万工程垦造近万亩良田,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种植优质水稻,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智慧农业种植示范区。以龙港村红美人柑橘品种改良基地为基础,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发展战略。借助行知学院教授乡贤优势,构建“高校+基地”养殖模式,大力培育推广石蛙生态养殖产业。

  三是坚持文旅兴镇,全力推介三条文旅路线。突出“稻田”核心,融合万亩良田、三江六岸、十里长湖特色景观,协同发展户外拓展、研学亲子、采摘团建等新兴业态,做强农旅融合线。突出“进士”核心,深挖三十八进士、范浚文化核心内涵,打造以解码宋韵文化、进士文化为主题的历史人文线。突出“康养”核心,立足北山村优异自然风光,串联无它心舍、蜜蜂小镇、兰花基地等节点景观,推动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打造康养休闲线。

  记者 杨一之

  马涧: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 努力建设共同富裕样板

  兰溪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为推进新时代乡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马涧镇将紧紧围绕谱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兰溪新篇章,深入践行市委“四大战略”,深耕北部地区加快发展计划,扩中提低探索共富共强实践路线,以“杨梅之乡、农旅重镇”崭新精神面貌打开新篇章。

  一是坚定“亩均论英雄”,提升经济发展质效。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强力推进石渠、毛塘工业园区二次开发,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腾笼换鸟,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年均招引3家以上规上企业;加强低效用地整治力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划打造毛塘园区、华丽五金地块和红卫村三个地块的小微企业园建设。

  二是坚定特色为本,打造农旅强镇。依托杨梅特色产业,争创省级、国家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全力以赴培育大户,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等举措力争至2026年实现镇内杨梅50亩以上大户超50户;大力发展深加工,招引开发杨梅酒、杨梅酱项目,力争实现深加工产值5亿元以上。

  三是坚定能级跃升,打造兰北中心镇。启动美丽城镇建设,统筹规划集镇建设,优化城镇功能和服务,打造金华市级美丽城镇样本;优化教育布局,全面撤并小规模、低水平的民办幼儿园,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完成马涧卫生院扩建和体检站建设,打响马涧中医康复品牌,力争建成基层二级乙等医院,全面提升医疗资源软硬实力。

  记者 徐正达

  柏社:推进“精彩一柏里” 奋力建好“三个圈”

  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一年。柏社乡将紧紧围绕“扛旗争先、再创辉煌”总目标,立足兰溪北部发展计划,以“精彩一柏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载体,奋力建好以柏社片区为核心发展圈,水阁片区为文化发展圈,下陈片区为生态发展圈的“三个圈”。

  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精准构建产业链。围绕“精彩一柏里”旅游环线,打造茶香下陈、稻香凌塘、红色新宅等11个精品区块,实现组团发展。围绕种植优势完善农业产业链,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域外、域内品牌建设,依托“共富作坊”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科学谋划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集成。制定“资源地图”,实施土地项目“五年计划”,实现共建共谋共赢。激活闲置农房,开展“乡居计划”,寻觅“向往的生活”。谋划柏社农业“五个一”,即一百亩精品大棚杨梅、一百亩兰江蟹养殖基地、一百亩小香薯基地、一百亩香芋基地、一村一品示范地块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由“小特产”变为“大产业”。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东皋心越、蒋六山等名人资源,蒋氏宗祠、嵩山窑等文保资源及金萧支队等红色资源,将人文历史资源转化为柏社品牌内核。依托“一带、一环、多组团”的休闲观光农业规划结构,深入打造梅溪沿线慢行绿道系统,集成以休闲农业、户外教育、亲子度假、农文旅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未来乡村与微度假综合体。 记者 徐桢瑾

  梅江:精准谋划,全面推进梅江“一带两区”建设

  作为兰溪北向的工业发展重镇,梅江镇将紧紧围绕市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大战略”,紧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高标准做实“多规合一”,为打造“义兰协同核心区、文旅发展新高地”蓄力前行。

  一是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建设文旅产业“致富带”。围绕“酒画诗乡,国际旅城”的主题,盘活梅江酒文化、山、水、村等独特的资源禀赋;以“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为龙头,串联打造“聚仁历史文化古村”“镇溪香榧采摘村”“刘源扫把工艺村”等美丽乡村示范带;以梅江烧和杨梅酒行业三年培育提升工程为载体,逐步打响“醉乡梅江”品牌,推动形成“一壶酒、一座城、一条美丽示范带”的文旅发展格局。

  二是以园区提质为突破点,打造小微产业“集聚区”。通过打造小微园群集,高质量发挥土地效能,构筑项目承接落地平台,彻底打破“有项目、无指标”的发展困境;围绕公共设施、子女教育、医疗服务、休闲娱乐、人居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完善园区配套建设,补齐园区生活生产环境短板,逐步形成以“环境兴人”为目标的人才虹吸效应。

  三是以为民服务为出发点,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动低收入农户扶贫增收、危房改造、饮用水安全提标等工作;优化提升“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作用,让信息“活”起来、数据“联”起来、力量“合”起来,牢牢巩固维稳工作一线阵地,打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记者 徐正达

  横溪:扛旗奋进我为先 开创横溪新局面

  抬头志在万里,低头绣花功夫。作为挺立在兰溪北部的桥头堡、义兰浦协同发展区的前沿阵地,横溪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以打造“商贸物流枢纽、创业休闲横溪”为目标,努力扛起“北部振兴”的争先大旗,加快构建横溪发展新格局,奋力书写横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固基础调结构,构建经济发展新体系。紧抓义乌、金义都市区产业辐射带动,做好金义优质中小企业转移后花园。确保招引外向轻工项目3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2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完工;深挖内在潜力,强化要素保障,建设兰溪首个百亩小微园,持续开展“灌木丛”计划,打造“万物生长”发展生态。

  抓整治优生态,呈现宜居环境新面貌。探索垃圾分类智能监管体系“智能化+大数据”新模式,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推进“两网融合”,持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完善集镇配套设施,优化集镇环境。

  惠民生暖民心,迈上民生福祉新台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民生项目建设;聚焦产业扶贫,谋划一村一品;充分发挥“全科网格”作用,深入推进“136”工作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严作风强担当,迈开政府建设新步伐。落实好村级监督“5+1”工作机制,抓好“五星三强”建设,严把“三大关”,始终保持对党忠诚,葆有干事激情,扛旗争先,勇挑重担,坚持以民为本,守牢廉政底线,让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