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2日 

第01版:头版

践行初心使命 永葆为民情怀

——五论贯彻落实兰溪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实现“扛旗争先、再创辉煌”的工作目标,说到底,就是要让兰溪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使命当前,重任在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初心使命,永葆为民情怀。

  永葆为民情怀,就要常怀“责任之心”。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深深地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如今又深深地镌刻在了新时代的答卷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一份庄严承诺,更是一份千钧重的责任。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常怀责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扛在肩膀上,着力增强为民服务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用“责任”书写时代新答卷。

  永葆为民情怀,就要常怀“进取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古人对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一个地方的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同样道理,增进民生福祉,为人民谋幸福,也绝不是喊喊口号、唱唱赞歌就能了事的。无数事实一再证明,是否具有坚持不懈的进取之心,是决定各项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当前,兰溪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与问题。而要清除这些“拦路虎”、搬开这些“绊脚石”,除了开拓进取,还是开拓进取。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善于进取,再高的山总能登顶,再长的路定能到达。

  永葆为民情怀,就要常怀“敬畏之心”。所谓“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常怀敬畏之心,就是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懂得尊重与害怕。尤其是作为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的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心怀敬畏,这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敬畏规则、敬畏群众、敬畏良心;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我们要牢守规则和道德底线,做到一身正气、克己慎行、防微杜渐,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接过历史接力棒,走进时代大考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亲民、爱民、为民的真挚情感,聚焦民生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兰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