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2日 

第04版:诗路兰溪

传统求创新 焕发新生机

兰溪推出短视频“盘活”非遗文化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一把孔明锁,传承历史,饱含智慧……”“慢时光能熬出好味道,也酿造出了好酒。”日前,兰溪文旅公众号推出《匠心系列·非遗传承》视频,通过精美的视频画面和详细的专业解说,了解非遗作品诞生过程,深受年轻受众的喜爱。

  自唐咸亨五年建县,在1300余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兰溪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兰溪非遗项目涵盖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美食等多个门类,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5项、金华级55项、市级73项。

  一项项传承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跨越时空、对话当下,在传播渠道日趋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延续自身的生命力,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遴选出观众喜爱度高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展示,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大餐,让非遗走入大众生活,提高非遗文化可见度、认知度。

  诸多非遗技艺,大众往往只知风采而不晓其背后制作的艰辛。孔明锁的制作非匠心不可得,用巧劲拉动钢锯锯出口子,看似简单的一步,却也蕴含了小技巧,拉动钢锯要平行于木块,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沿着锯好的口子,再凿出大小不一的凿口,镶嵌组装,严丝合缝;红曲酒的酿造时间最好是在头年立冬到来年立春前,一碗酒香四溢的红曲,从选材到温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拍摄这些作品,可不只是按下快门这么简单,为了筹备一组拍摄计划,有时甚至要耗费数月。每次拍摄前,摄制组都要翻阅大量资料,并根据获取的信息提炼文案,再找拍摄场所等。“短视频有强大的传播力、表现力,使得非遗项目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市文旅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李慧告诉记者,看上去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手机,都可以记录和传播非遗,但公众参与非遗短视频创作和传播的范围仍然有限,创作者也水平参差不齐,推出《匠心系列·非遗传承》,就是想通过官方平台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高质量的文化输出。

  传统要有创新,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据了解,《匠心系列·非遗传承》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平台上线,单条点击过万,已成为促进非遗传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