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4日 

第19版:两会特刊

数字引领 双强筑基 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兰溪样板

  回顾2021

  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创新试点未来乡村,有力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探索独具兰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农业特色产业更具优势。“兰江蟹”和“汇潭甘蔗”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兰溪成为全省拥有农产品地理标识数最多的县(市、区)。实施兰溪杨梅、枇杷地标保护工程,成功举办全省地标农产品保护工程创建提升现场会,相关做法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批示肯定。出台《兰溪市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面积1.24万亩。全年累计出栏生猪32.69万头,获省政府生猪增产保供突出集体。

  二是未来乡村试点走在前列。将未来乡村“五化十场景”要求创造性地融入“八房四景二中心一礼堂”,汇集产业培育、基层智治、乡村文化等特色场景于一体,成功打造游埠镇洋港村等未来乡村试点,获成岳冲副省长批示肯定。黄店镇王家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三是共同富裕注入新兴动能。创新合作帮扶模式,市、乡两级消薄公司帮助收入较差的218个村,筹集6500余万投资国企项目。2021年218个村集体分红1300多万元,年收益率达21%。全市327个村第一次实现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全覆盖,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首次破百、达105个,100万元以上村35个。成功争取省级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项目,获专项财政资金3000万元。2022年兰溪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12.2%,列金华第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5.8%,为金华第一。

  四是数字应用彰显初步成效。完成数字田园产业数字化平台“1+4”模式框架搭建,推动杨梅种植技术推广向扁平化、数字化、个性化转变,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杨梅产业大脑列入全省“农业产业大脑”建设第一批先行项目,浙农系列数字化应用全面开展。

  

  展望2022

  2022年,兰溪“三农”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引,以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突出四水共盛的产业特点、未来乡村的发力重点、农创客培育的撬动支点,坚持数字引领、双强筑基、改革赋能,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三农”力量。

  一是高质量夯实农业基础,实施稳产保供行动。落实种粮扶持政策,完成“非粮化”整治优化任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新增宜机化农田面积7000亩,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建成高标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生猪存栏量19万头以上。 二是高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实施产业富民行动。坚持“四水共盛”的产业特色,以杨梅、枇杷、小萝卜、毛峰茶、兰江蟹、汇潭甘蔗6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创响品牌、科技赋能、三产融合,实现农业产业价值提升。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 三是精准化构建帮扶机制,实施提低促富行动。持续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发挥政策帮扶、产业帮扶的作用,让低收入农户有稳定的收入增长。为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就业技能培训,激发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内生动力,启动新一轮异地搬迁工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组团式打造未来乡村,实施全域美丽行动。以王家村和洋港村为样板,将未来乡村理念贯穿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注重全域规划,片区推进,打造组团式的未来乡村,提升杨梅风情园为杨梅风情共同富裕示范片区,打造未来乡村示范线路,启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申报工作。 五是全方位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破解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困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保持在10.2%以上。强化党建引领,挖掘产业、资源优势,发挥村支部带头作用,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深化承包地、宅基地、土地经营权制度改革,激活村集体资产资源,依托市、乡两级的共富公司,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2022年全市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50%以上。创新共富联盟,打造以镇乡之间、乡村之间、村企之间结对为特色的共富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六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实施数字领跑行动。按照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架构,加快建设杨梅产业大脑,让数字化改革为杨梅高品质生产赋能。积极推进农村“三沼”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三江流域渔业智能高空预警平台的迭代升级。力争浙农系列“14+2”应用场景的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本版文字 记者 蒋宇欣 通讯员 吴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