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5日 

第06版:两会特刊

文章导航

扛旗争先 再创辉煌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一)

  【编者按】 昨天上午,兰溪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兰溪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朱俊华代表兰溪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下午,出席兰溪“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

  城乡共富 全域创均

  《报告》指出:开展“强村富民”行动,激发乡村自主发展“造血”能力。

  项宝其代表: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产业振兴。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村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我建议,实现“城乡共富”这个目标要进一步科学部署,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同时,向上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有力前行。

  《报告》指出:聚焦“城乡共富、全域创均”,打造协调发展新优势。

  兰张珏委员:近年来,柏社乡不断迭代升级村货直卖模式,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地头走上百姓餐桌,带动了一部分农民增收。在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我建议,加强技术支持,配备数字化团队,建立助农“智库”;加强人才支持,招引专业运营团队,实施新农人计划;推动品牌效应建设,创立符合兰溪实际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将质量过硬、口碑好的农副产品推介出去;拓宽多渠道销售,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利用网站促进农产品销售,同时与网红合作,助推兰溪农产品销售,也可搭载现有的兰溪文旅品牌,助力兰溪村货销售。

  人民至上 品质创享

  《报告》指出: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建立集“医康养护”于一体的高品质医养模式。

  孙里杨代表:做大做强兰溪卫生健康事业,首先要借助数字化改革机遇,优化就医流程,让智慧医疗助力医共体改革,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第二要发展医院,抓住两家三级医院评审机遇,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第三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推进康养护一体化治疗。同时,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好安全底线。第四要以中医药文化赋能文旅发展,依托兰溪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讲好兰溪中医药文化故事,打响兰溪中医药文化品牌。

  《报告》指出:聚焦“人民至上、品质创享”,打造宜居宜养新优势。

  方自华委员:建议打造中医药文化研学游基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可以创立中药标本馆,建造种植200~300种中草药的百草园、传统中药饮片生产中心,以及医养结合、食药同源的产品体验馆等。同时,通过各方面宣传中医药文化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宣传中医药”的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

  《报告》指出: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强市。

  童小健代表: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内容,增强了兰溪广大教育人的信心。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打响“学在兰溪”教育品牌,让更多孩子留在兰溪读书。

  县域治理 社会创安

  《报告》指出:聚焦“县域治理、社会创安”,打造安全发展新优势。

  唐献吉委员:过去一年,各项数据都表明兰溪的平安创建工作在持续向好发展,但某些方面依然形势严峻,比如交通安全方面。我建议,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交通安全隐患点的整治;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对超载超速等问题从严处理;要强化宣传,引导广大市民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安全守则;要加强智能化应用,确保少事故、少亡人。

  《报告》指出:科学严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姜锡能委员:建议组建一支24小时待命、能快速出击、随时出击的抗疫突击队,配备专车、驾驶员、现场应急物资,一旦发生疫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把握有利战机,控制疫情;进一步提升防控硬实力,尤其是加快集中隔离设施、大规模核酸检测实验室和防控信息化体系建设,同时由交通部门牵头,为各乡镇(街道)至少配备一辆专门的风险人员转运车辆,确保实现快转运、快隔离;继续加强抗疫专业队伍建设,出台更优政策,着力解决专业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让更多更优秀医务人员来到兰溪、留在兰溪,为疫情防控、健康兰溪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智”的核心 实施产业智造培育行动

  《报告》指出:推进开放合作提升计划,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

  蒋佳俊代表:作为一名来自企业一线的代表,我建议有关部门优化外商投资服务,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提升市场主体规模和质量,新增小微企业1700家、规上企业50家以上,力争三年培育产值超2亿元企业150家以上。

  徐竞委员:我希望有关部门能把在纺织业率先推行数字化改造的丰硕成果,分享到其他行业。同时,加大数字化改造补贴力度,助力其他行业有意向数字化改造的企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跃升。企业自身也要积极落实市委“智造兰溪、数字兰溪”的号召,继续在数字化改造中加大投入,持续改善,为兰溪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报告》指出:实施“双强”“兴兰”等四大行动,引进顶尖领军人才10人、大学生6000人。

  孙璇委员:兰溪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要坚持人才优先、青年优先的战略,更应积极加入“抢人”大战。要迭代实施聚兰工程政策,引进与兰溪产业结构相适配的人才,强化与职业院校的深度合作,更加注重对本地青年人的引、育、留;以金兰创新城建设为引擎,打造人才集聚新平台;要完善租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青年公寓、青年驿站,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阶段性住房难题,让兰溪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更友好、更包容。

  浓厚“雅”的韵味 实施文旅融合创优行动

  《报告》指出:扩大“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品牌IP影响力,举办童诗中国论坛、黄大仙文化节、郎静山艺术摄影周、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等重大特色文化活动。

  范小峰委员:建议市政府采用房车流动宣传模式,购买一批房车,房车上印有“兰溪文旅”IP,招募专业工作者在全国进行流动式宣传兰溪。通过现场吆喝和直播方式,向全国各地宣传兰溪美食和旅游产品,并组建兰溪配货中央仓库进行统一配送。

  提升“好”的水平 实施民生服务提质行动

  《报告》指出:实施双创提档升级工程,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600名,新增来兰留兰就业1万人。

  王栋代表:产业振兴还需人才支撑。近年来,政府在科研项目资助、租房购房、子女教育、减税退税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留才引才,不仅要提供“硬件”设施,切实提升留兰人才的幸福感、满意度,还要从情感上考虑,尤其是本土人才,更是要用家乡建设的归属感、责任感,引导他们留下来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彩。

  《报告》指出:打响“学在兰溪”品牌。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延安路小学迁建,扩建女埠街道中心幼儿园等4家幼儿园,改造兰溪三中学生宿舍楼、教育人才公寓,更新学生床位3000张以上。

  钱玉兰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提高、规范中小学生游泳技能教育。一是纳入学科课程普及内容。结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游泳基础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大游泳场馆建设力度。新建的中小学要把建设“标准游泳池”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尤其要加强农村学校游泳池建设。三是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统筹整合资源,多措并举配齐配好擅长游泳的体育教师队伍。四是分年龄段分区域开展教学。由教育部门牵头,根据城区学校区域分布,将城区的游泳场馆按片区分配到每个学校,分年龄段、分片区由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游泳技能培训。

  本版文字 记者 杨一之 成 超 徐正达 蒋宇欣 陈志恒 徐桢瑾

  本版图片 记者 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