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6日 

第07版:两会特刊

文章导航

扛旗争先 再创辉煌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二)

  记者 王 萍 摄

  昨天,出席兰溪“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各自驻地,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发表看法,继续积极建言献策。

  智造强市 产业创强

  《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跃升,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卜俊鹏代表:实施“智造强市”,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短短几年,随着相关国家政策的推动,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资本和技术也都在全力推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对兰溪市委、市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我希望兰溪能够抓住这个窗口期,坚持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的方向不变,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经营者也会更有信心、有底气把产品做细做精、把企业做大做强。

  《报告》指出:聚焦“智造强市、产业创强”,打造转型升级新优势。

  王艺睿委员:只有牢牢把握机遇,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积极转型、优化结构,才能使兰溪经济插上新一轮腾飞的翅膀。首先,聚焦优化提升产业链,当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培育发展一批现有基础强、产业层次高、发展势头好的主导产业项目和未来成长空间大的前沿产业项目。其次,聚焦培育发展新动能,锻造勇立潮头的“先锋部队”。全力培育新物种,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关注“互联网+”改造工程,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后,要聚焦创新创业“双促进”,建设新型产业生态园。推进汽车小微园、科创园等平台建设,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先进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引进的一体化平台。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量身订制“一企一策”,完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的原创孵化、培育升级、引进嫁接、融合共荣机制,推动产业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延展突破。

  拥江发展 能级创高

  《报告》指出:加快复兴老城,提升优化溪西,推进新兴上华,“一城三片”互动互补开发、城市配套升级完善,打造雅致老城、精致溪西、活力上华。

  章子平代表:围绕打造精致溪西目标,我建议加快城中村、园中村改造步伐,整治安全隐患、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出台城中村、园中村改造计划,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文旅兴兰 文化创优

  《报告》指出:聚焦“文旅兴兰、文化创优”,打造文旅融合新优势。

  张珍连委员:围绕文旅融合发展,我建议,一要规划好一张图。几乎每个乡镇(街道)、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规划,但从一个区、一条线来看,很多规划存在重复性、冲突性。我建议,每条线、每个区要有市级层面的统筹规划,打破乡镇(街道)界限,起到全市一盘棋的引领作用。二要抱成一个团。兰溪不缺旅游资源,缺的是组合拳。建议市级层面将各个区域整合归并,进行整体包装、捆绑发展,如通过文旅集团公司化资产运作,挖掘个性化、差异化元素,积小变大。三要彰显一种文化。充分挖掘彰显兰溪文脉的特色文化,集中力量对宋韵理学文化进行解码,并转化成文创产品、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更多游客,打响兰溪文化旅游品牌。

  城乡共富 全域创均

  《报告》指出:坚持“全域一盘棋”,以解决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为主攻方向,蹄疾步稳把“愿景图”变成“实景图”,奋力开创城乡融合、共兴共荣新格局。

  孙晓明代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积极服务兰溪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我建议,可以设立兰溪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校级地方共管研究机构,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研究力量,主要从事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的交叉协同创新平台,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及建议。

  围绕“智”的核心 实施产业智造培育行动

  《报告》指出:推进主体培育“灌木丛”计划。提升市场主体规模和质量,新增小微企业1700家、规上企业50家以上,力争三年培育产值超2亿元企业150家以上。

  金文钟代表:“智造强市”是首位战略,工业强,兰溪才能强。针对兰溪工业块状多、链条短的现状,我建议,要分类剖析“灌木丛”。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特性制定更加精准、有差异性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大力度补链强链延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做好“地”的文章 实施国土空间重塑行动

  《报告》指出:做好“地”的文章,实施国土空间重塑行动。

  唐俊委员:我建议,通过“盘活+二次开发”的模式,加快推进低效用地的清理,优化兰溪产业资源配置。一是改变用地性质,推动低效用地再利用,将位于城市核心区、城市主干道两侧、主要城市节点、人员密集处的优质地块收回后,根据城市规划改变用途为商业、居住等城市用地性质,重新组织出让,实现低效用地的二次开发;二是将位于经济开发区或乡镇(街道)园区的低效闲置用地收回后,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开发建设具备相应规模,具备完善功能布局,拥有统一建设和管理主体的小微园;三是组建低效用地收购主体,负责低效闲置用地的融资和收购,参与低效用地的协议转让、司法拍卖等工作。同时,尽快出台低效用地盘活的相关文件,明确收购主体在税收返还、土地指标奖励、收益分成等方面的政策,提高收购主体的工作积极性,为兰溪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报告》指出:重点整治高耗低效企业和亩产效益平价D类企业,集中整治314、46省道沿线、永游线连片低效企业,推进开发区、乡镇(街道)低效用地区块连片整治。

  钟红星委员:实施国土空间重塑行动,实施存量用地盘活整治计划等目标任务。我建议,一是在目标整治低效工业企业的同时,对经营状态还好的由政府帮扶引导整合,提升他们的造血功能,增加他们的亩均效益,差异化对待,不搞一刀切。二是在小微创业园的建设规划上,是否可以分类整合行业企业统一入园。三是针对当年不论亩均,不下任务,没有前置条件,只要来就要的投资创业企业,实现生产主体在不违反税务、环境、安全、产业认可的前提下自由转让。

  浓厚“雅”的韵味 实施文旅融合创优行动

  《报告》指出:扩大“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品牌IP影响力,举办童诗中国论坛、黄大仙文化节、郎静山艺术摄影周、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等重大特色文化活动。

  胡建平委员:针对助推“文旅兴兰”战略,我建议打造兰溪黄大仙文化品牌金名片。一是高规格举办黄大仙文化节,扩大影响,提高档次。二是整合兰溪现有黄大仙文化资源,以黄初平(黄大仙)故居、一宫(黄大仙宫)、一园(黄大仙文化公园)、一江(兰江)、一岛(灵羊岛)、一山(石门槛黄大仙赤松园)为核心,在丰富黄初平(黄大仙)文化内涵的同时,与“天下江南”景区形成南北呼应,全力助推“文旅兴兰”战略深入实施。

  深耕“美”的土壤 实施乡村振兴共富行动

  《报告》指出:推进美食产业发展,开设兰溪特色美食餐饮店1000家,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

  廖丽飞代表:目前,兰溪传统小吃品类多、数量多,但是比较散,人们对兰溪的小吃也是褒贬不一。想要擦亮兰溪美食金名片,就要走品牌化道路。建议政府与本地成熟的品牌餐饮公司达成合作,政府出资,品牌餐饮公司一方面负责整体品牌建立、品牌管理制度建立、培训制度建立、标准化管理、经营理念输出,全方位打造品牌;另外一方面,可以吸引部分夫妻店、小店加入到品牌体系里,带动更多就业人员,从而形成产业链的闭环。

  提升“好”的水平 实施民生服务提质行动

  《报告》指出:打响“学在兰溪”品牌。

  朱葛群委员:如何在“谱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兰溪篇章”中撰写出“学在兰溪”的精彩章节,是全体教育人的共同心声。一是聚焦“智造强市”。我们将以“智造”为着眼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进数字化模具设备、自动化机器人设备和虚拟化的VR/AR实训设备,让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纺织技术等专业焕发新的活力。二是聚焦“文旅兴兰”。我们将一如既往打造“旅游乘务”“烹饪美食”等拳头专业,主动对接“天下江南”“李渔戏剧小镇”“诸葛八卦村”的实训与服务,主动参与“兰溪面点”“兰溪美食”的传承与创新,为助力“文雅兰溪”融入教育元素。三是聚焦“城乡共富”,我们将着力“学前教育”“医护康养”等骨干专业群的建设,加速幼儿教师、医护人员等改善民生品质亟需的适用性人才的培育,为助力“幸福兰溪”注入教育血液。

  ▓ 本版文字 记者 杨一之 陈志恒 徐正达 徐桢瑾 成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