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6日 

第11版:两会特刊

永昌街道——扛旗争先 砥砺奋进 全力打造更多共同富裕硬核成果

  ◇回顾2021◇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启之年。一年来,永昌街道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全力以赴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一)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

  狠抓项目落地见效。天祥智慧建造基地一期、众鑫环保三期等重大项目推进迅速,吉成小微企业园开园,赐源纺织、华泰铝轮、巨格建材等12只倍增项目有序推进。做好主体培大育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限上服务业企业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家,联合承办了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现场会。拓展园区平台。承办“天下浙商家乡行—走进兰溪”活动;启动园区“二次开发”,盘活出清闲置低效用地85.9亩,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8亩。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进展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1218亩、耕地功能恢复4162亩;实施土整项目12个、表土剥离再利用项目4个,面积分别达到696亩、504亩。做强优势产业。华统牧业养殖二期投产,承办金华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暨“双十万”投产行动现场会;兰江蟹养殖示范区初具规模,建成1家核心示范场,形成45户、1300亩的养殖面积。优化村庄环境。累计创建“八有八无”优秀村29个,创建率91%,其中示范村3个。

  (三)文旅融合实现新突破

  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李渔戏剧小镇景区品质,新增伊园、戏剧集市等游购娱节点,签约引进杭州漫村文旅未来村庄项目,积极对接谋划军民共建示范项目。拓展品牌影响。先后承办“李渔生活周”“李渔文化周”等活动,接待中华诗词学会等高级别专家组考察,组织研学游25期、10000多人次。催生美丽经济。完成夏李历史文化一般村、姜坞底“一事一议”助推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夏李村被列入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游诸线被列入省美丽乡村风景线,新增3A级景区村1个、A级景区村8个,成功创建省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达标单位。

  (四)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实现新成效

  提档公共服务。全面推进“无交通事故村”创建,新增1条农村公交线路;完成建设类移民项目9个村,完成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各1座,加快推进鲤鱼山供水区块饮水提标和樟林村、梨塘下村“一户一表”改造,实现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加强民生保障。实施“菜单式”扶贫项目134户,通过“雨露计划”补助12人。筑牢乡村振兴之基。8个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新增“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完成17个村清廉村居创建。

  ◇展望2022◇

  2022年,永昌街道将紧紧围绕“扛旗争先、再创辉煌”目标要求,全力夺取“全年红”,持续提高在兰溪全市的贡献度、在金华全域的美誉度、在全省大局的辨识度。

  (一)以工业园区“二次开发”为抓手,加快工业提质增效

  “腾笼换鸟”促招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启动红店头片区、永游线沿线低效闲置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力争盘活用地200亩以上;围绕补链强链继续招大引强,加快华统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在谈项目落地。优化服务促投产。完善项目全周期服务保障机制,对重大项目强化专班推进,加快天祥智慧建造基地二期、荣润纺织等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提速赐源纺织、巨格建材、华泰铝轮等产能倍增项目实施进度。数字赋能促转型。深化纺织业智能制造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持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以上、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以上,指导众鑫环保做好主板上市筹备。

  (二)以李渔IP为纽带,加快文旅提质增效

  提速重点板块建设。推动夏李村未来村庄、军民共建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李渔戏剧小镇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为打造戏剧文化朝圣地、争创国家4A级景区不断夯基垒土;做好主体引培,丰富游客“沉浸式”体验,加快建设百凤林村乡村旅游综合体;启动老街复兴,以美丽城镇项目实施为契机,提升老街历史风貌和基础设施配套,积极谋划业态导入,努力打造李渔文化体验一条街,力争举办1次开街活动,打响知名度。推动全域景区化。完成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项目扫尾并继续争取新项目支持,积极开展景区村创建,持续巩固深化“八有八无”、城乡垃圾分类工作成果;支持各村、各规模农业主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促进农旅融合。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强化李渔IP统一包装推介,与周边热门景区、大型旅游服务平台等加强对接合作,稳定游客导入,积极发展节会经济,加快实现“叫好又叫座、热闹又赚钱”。

  (三)以“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加快集镇发展提质增效

  完善功能配套。大力推进商住项目开发;启动中心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工程;有序推进老街非“文保”区块等有机更新;力破“马路集镇”秩序差问题,常态化开展早晚高峰秩序提升行动。强化枢纽地位。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加快推进330国道外迁二期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永昌连接线项目,扎实做好351国道新建段政策处理,力争实施永游、永山等县乡道等级提升项目,积极争取丹溪大道至永昌集镇拓宽为双向四车道,持续推进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做旺财气人气。以商贸城为核心做大商圈,强化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等商业项目招引,力争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注重以文“化”城,将李渔文化符号和元素融入集镇整体形象设计、业态培育中,建设一批文化地标和景观,规划特色商业街区,打造高品质夜市;科学规划建房用地,谋划建设农民集聚区,持续推动人口集聚。

  (四)以产业为支点,加快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抓好产业带动。扎实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力争完成土地整治300亩以上,新增高标田4000亩,做好连片土地招商;大力推进“四水共盛”,加大兰江蟹推广力度,扩大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培育扶持龙头,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拓展产业链,力争新增金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促进善治共治。深化“乡风革命”,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创建一批省、金华市级文明村;加快健全农村“三资”规范管理体系,实现清廉村居全覆盖;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压实村企属地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服务村民增收。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加速农业“标准地”、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地;提高规模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建立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在水稻、绿色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领域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以数字化改革为载体,加快治理效能提质增效

  扎实推动上下贯通。主动对接、适应、融入“兰花钉”“浙政钉”数字应用平台,进一步完善驻村干部“云端”全链条管理体系,试点推进村干部履职管理“上云”。全面做强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打通部门协作、街村联动壁垒,实施网格员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强化整体智治。继续推广“兰花钉”,提高群众安装率、使用率。实现各村微信塔群人群全覆盖,健全信息流转机制。全面推进“无骗村”“平安村”创建,启动“智慧城镇”大脑平台建设。积极打造特色应用场景。深化街道、村“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巩固“无证明城市”改革成果。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通一批便民利企服务堵点,探索推进农房服务监管“一件事”改革,加快实现审批、监管、发证、拆违全周期闭环管理;对接国土等部门,尝试推动建立全域、全类型、全要素的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