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向发力 五措并举
兰溪市治水办:打好“五水共治”巩固提升持久战
去年以来,兰溪市治水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系统治水、精准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为兰溪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的一年,市治水办将聚焦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向发力”,实施控源、截污、扩容、修复、连通“五措并举”,以数字化改革和整体智治理念推动“五水共智”,加快推进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打好“五水共治”巩固提升持久战。
回眸2021
坚持以深化制度为主抓手 定人定责
推动河长制提档升级。在兰江干流及7条支流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177名,配备河道警长、部门联络员共12名。将基础信息录入金华市河长制信息系统,采取积分制对河长履职情况进行排名,增强对基层河长履职监督。
倒逼主体责任落实。根据各乡镇(街道)工作实绩,每两个月组织一次“五水共治”(河长制)考核评比,实行红黄旗制度。各乡镇(街道)每月组织村级河长工作例会,对村级河长实行“一月一考核”,按月度和年度建立星级评定办法,进一步压实基层河长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县乡级河长巡河完成率都达到100%、村级河长巡河完成率99%以上。
推动跨区域联合治水。兰溪市治水办与建德市治水办签署《兰江流域共治合作框架协议》《芝堰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合作协议》等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建机制、抓项目,深化跨区域联合治水。
坚持以问题攻坚为导向牌 力补短板
扎实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组织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通过自查和交叉互查方式,以及县市级交叉检查,聚焦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河长制落实、小微水体水质、农业农村污染隐患、违法违规排污等十大类问题,认真抓问题查找与整改,自查和互查整改问题总数分别达到595个、70个,有效巩固治水成果。
开展“优Ⅲ灭Ⅴ”行动。3月1日,制订下发《关于开展“优Ⅲ灭Ⅴ”碧水行动的通知》,动员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对辖区内河道、水库、沟渠、门口塘等小微水系进行排摸整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员制度,协同发现问题。乡镇(街道)相继组织自查和交叉检查,聚焦10个查,制定“一点一策”和4张清单(污染主要成因、项目治理、销号报结),狠抓工作落实。共排查清理小微水体1360余个。
对标年度考核组织督导行动。全面梳理年度考核短板事项,形成问题表、任务表、责任表、时间表。市治水办成立6个督导服务组,推动面上“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水质提升整改等工作,推动面上“五水共治”考核短板问题攻坚。
坚持以项目实施为突破口 标本兼治
治污水:完成生活小区建设省级任务10个、金华市级任务20个;完成省级任务工业园区(梅江工业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梅江、柏社以及兰江、云山2个城区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游埠镇、诸葛镇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完工。防洪水:钱塘江堤防加固工程(二期)完成投资1334万元,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整治分别5座、32座。排涝水:新建雨水管网5.6公里;雨污分流管网6.13公里;提标改造管网3.02公里;清淤排水管网150公里;完成易涝区域改造2处;积水点改造1处。完成新建改造智慧化项目1个。保供水:新建供水管网7.2公里;改造供水管网10.3公里。抓节水:改造节水器具4000套;改造“一户一表”1164户。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力军 长治久清
建立公众有奖举报制度。牵头制订《兰溪市“五水共治”有奖投诉举报奖励办法》,明确投诉举报内容的适用范围、投诉举报方式、投诉举报要求及奖励方式等。
积极鼓励公众参与护水。目前全市已发动2.3万余人关注金华市公众护水平台,市民可通过投诉河湖问题、发布河湖美景、参与巡河、推荐好友关注等方式获得“绿水币”积分,积分可兑换一定数量的精美小礼物,鼓励公众争当“社会河长”,参与护水。
持以群众幸福感为风向标 浓厚氛围
市级层面强化统筹。通过移动、联通短信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推送等方式,发布省群众幸福感指数调查引导内容。镇村层面协同推进。在各村(社区)张贴宣传标语、进村入企宣传“五水共治”。各乡镇(街道)发布治水成效图文,推出“治水答卷”系列宣传报道,并在本单位工作群开展点赞转发等活动。
展望2022
抓项目治水。谋划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谋划污水处理厂提升扩容整改及清洁排放改造;推动美丽河湖建设,再创建1条省级美丽河湖,打造一批乐水小镇和水美乡村。
抓长效治水。进一步补好治水短板,特别是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的提升整改;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切实提升河(湖)长履职能力;深化治水问题发现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排查整治治水盲区盲点,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抓数字治水。探索智慧治水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等开展巡河;充分利用管道机器人开展污水管网检测,切实发挥科技优势,做到精准治水。
抓全民治水。更好利用公共空间,增设标语标识,扩大宣传范围;加强信息公开,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受理渠道;通过组织巡河亲水等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指数,全民共享治水成果。
本版内容 记者 姜一峰
通讯员 李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