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木寸心 星火燎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去年,一位低调的兰溪老人,成为拥有千万点击量的新时代正能量“网红”。他省吃俭用反哺家乡上千万元,一根皮带却修修补补用了快20年!他就是被称为“木寸老人”的兰溪乡贤姚宝熙。
姚宝熙是兰溪市兰江街道姚村人。2004年,他化名“木寸”,捐建兰溪市老年宫、明代古建筑等公共文化设施。他设立的“木寸”助学专项基金目前已累计资助816名学子。2021年5月,他被评为“中国好人”。
人们在记住姚老的同时,也记住了姚村,记住了兰溪。一座城市,因为好人而充满温情,因为文明而生机勃勃。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姚宝熙老人持续做公益近20年?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木寸”精神延续传承?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起一座城市的道德标杆?
曾玥是中共兰溪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最早,她是从一份“好乡贤”的推荐表中看到了姚老的事迹。
曾玥说:“姚宝熙是当时我们在评选‘乡风文明百姓’的时候,姚村村民推选上来的好乡贤代表。2021年年初去登门拜访,一开始姚老压根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捐过款,亲朋在一旁劝说,他才把很多捐款的细节透露给我们。”
“第一次见到姚老的时候,其实是在‘乡风文明百姓’颁奖晚会上,他作为嘉宾出席。当时,姚老就穿了一件红色的线衫,特别精神,但是那件线衫看起来还是非常朴素的。我第一次登门拜访的时候,姚老正是穿着那件线衫。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他提供一些生活照片,我发现姚老的照片还是那一件线衫。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可以看出来姚老这个人非常的朴素低调。”
随着一次次的走访,姚老的事迹逐渐清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说起“木寸”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故事。当时,在上海工作的姚宝熙老人从一个家乡老友口中得知,兰溪要成立慈善总会,他二话不说就捐赠了60万元,这是他当时几乎所有的积蓄。老人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只是说,用“尧村”这个名字。老友说,虽然字不同,但尧舜禹的尧,和姚村的姚字音相同,这很容易让大家想到是姚村。于是老人干脆就去掉了“尧”字,把“村”字拆开,取名“木寸”。
2008年,姚宝熙老人在兰溪市慈善总会设立了“木寸”助学专项资金,每年专项基金收益的5万元用于资助兰溪一中的特困生和品学兼优的学生。2021年,姚老还走进母校,为学弟学妹们上了一堂思政课,不少学生至今还记得姚老当时跟他们说的话。
被资助的学生说:“他的确是一个很朴素的老人,性格也比较开朗,会鼓励我们。他说他的初衷就是想回报家乡,然后让更多的孩子上学能不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12年来,助学金已经资助了800多名学子,为他们的求学路带去了新的希望。“一寸木,虽微小,但却可成钉成大厦”,这是姚老的初心,也是他对母校的一份深情。
循着“木寸老人”的事迹,我们走进了姚村,采访了一些与他有过接触或是共事过的人。点滴的讲述,让“木寸老人”的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而“木寸精神”也更加的深入人心。
今年59岁的姚寿龙大伯和姚宝熙老人同为姚村人。他家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会下小雨。姚老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姚寿龙的生活发生了转机。
姚寿龙说:“姚宝熙真好啊,他把我家修好了,把我们村里的好几户人家里都修了,都是他承担的。不然我们修不起来,这房子就要倒掉了。当时我跟他讲,我家房子漏,他立马就说来修一下,很快就修好了,我心里很感谢他!那么好的人,一定要活得长寿一些。”
“这么好的人,就应该活得长寿一些。”这就是同乡对姚老淳朴的祝愿,最真诚的祝愿。
如今“木寸精神”也感染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兰溪市蓝天救援队创建人姚伟和姚宝熙老人也是同村人。从小,他就知道村里有位叫姚宝熙的大伯,每次回来总要去看看村里的老人,而且还一直想着要为村里的孩子们做些事儿。
姚伟说:“暑假的时候,他就把老师叫来,课桌借来,在这里做学。而且在我们姚村还有一个助学资金,考上兰一中的、考上大学的,每年都在祠堂里发送助学金。”
去年,姚伟从朋友圈中看到了木寸老人的事迹,他才发现原来这就是他敬重的大伯。而当他看到姚大伯20多年来已默默捐款1500万元时,对大伯的敬意愈加的厚重。
姚伟说:“对我来说最感动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隐姓埋名地去奉献,知道他一条皮带二十年都没换过,真得很感动。我跟我们救援队队员说过,学习‘木寸精神’,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对他人’,这是我们蓝天救援队的一个队训。‘木寸精神’我们一定要弘扬下去。”
人们身上都有善念的种子,不经意间的善行闪光,都值得被标记呵护,成为映照我们心灵的“光源”。这些年,兰溪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山清水秀、井然有序的城市环境,还有崇德向善、好人频出的城市温度。
这里,有多次不顾自身安危抢救落水老人和儿童的全国道德模范王宝华,有连续22年坚持无偿献血的浙江献血第一人鲍伟明,有热心公益坚持文明交通劝导长达1800多天的志愿者浙江好人徐小芳……
一城好人,满目春风。好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种榜样的力量,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一座“暖暖的兰溪城”,也为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不断播下文明的种子,构筑起“大美兰溪”的又一道风景线。
曾玥说:“抛开工作的因素,作为普通群众来说,姚老让我钦佩不已,在与他的接触过程中,自己的精神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备受鼓舞,人的无私、大爱原来可以体现的如此生动。作为文明办的工作人员来说,姚老的出现是我们所期待的,他的乐善好施、无私奉献就是我们渴望挖掘、展示给整个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就如同之前读到的评论文章所述‘时代呼唤木寸,时代需要木寸’,姚老事迹的涌现存在偶然性,也是时代的必然性,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将会迎来更多‘木寸’式的好人。”
为传承和延续“木寸”现象,2021年5月,兰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更名为“木寸”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在兰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模范展陈区,专题展陈“木寸老人”事迹,宣传“木寸现象”,弘扬“木寸”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志愿服务精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别成立“木寸”新时代文明实践分队和小队,将“木寸”品牌融入基层文化阵地。同年,兰溪还成立木寸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接受社会渠道募捐。今年,根据共同富裕工作体系打造精神文明高地的要求,为做大做强兰溪志愿地方品牌,2022年兰溪志愿服务数字化平台规划为“木寸志愿”。就在3月4号,2022年度“万朵鲜花送雷锋”公益活动暨“木寸志愿 文雅兰溪”志愿服务月举行了启动仪式,让“木寸精神”传承发扬。
中共兰溪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盛晓飞说:“个人的义举、个人的行为,来温暖一座城或者一群人,所以我们把‘木寸’作为一种志愿品牌来打造,让木寸的这种精神延续推广。兰溪,现在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中国好人、浙江好人、金华好人,这些好人的无私义举、行为温暖,带动了周边人。我们不能让好人伤心,所以我们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这些好人,同时整个社会作为一种互动,来触动推动更多的人们加入到好人的行列里面来。”
思想解读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陈旭峰:
从国家的整个发展来说,我们这几十年时代在进步在发展,但是我们在精神的力量上,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缺失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木寸老人他的这样一个善举、一些做法,跟我们当下怎么样去提升我们精神的这种价值和力量,是非常有高度的。
第二个,我们从当下发展的侧重来说,从我们浙江来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富带动后富,这个就要涉及到通过我们说的第二次分配,也就政府的力量,还有特别是第三次分配我们社会的力量,来通过慈善公益这样的一些方式和途径来推动我们的共同富裕。
所以,木寸老人这样一个做法,先富带动后富,通过我们第三次分配,慈善公益这些力量,来推动我们共同富裕的建设。而且这个环节对我们整个共同富裕的道路来说是最为关键的。
第三个,从共同富裕还是要落脚在一个个人身上,木寸老人他从自身来说,也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那么,我们说从整个人群的角度来说,老人这是需要我们关爱帮扶的一个群体,但是它恰恰是作为了一个我们引领的力量。它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头的作用,那么把共同富裕落脚点就落得非常实了。大家看来的话,连老人都在积极践行我们说的慈善公益这些事情,对于我们其他的群体来说,那就更加要积极的投身进去,来共同推动我们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每一个时代虽然是有变化的有调整,但是它是有共性,也就是善的力量。那么这个善的力量从我们当下大家接触最多的一个词,其实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它的一个内容在不同的时代,内涵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者大家不同年龄群体对他的认知,这个立体感是不一样的,但是好人好事也就是善的力量,那么大家还是可以找到一个共鸣的,那么对于这些善的好的这样的一种导向都要积极的去弘扬去引导。
所以,精神的力量,我们既可以说它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是不变的,鼓励、引导、弘扬这样的一种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也是一直要坚持下去。
(扫一扫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