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0日 

第07版:万象

本人回应:规规矩矩考的大学,对年轻孩子起到了带动作用

52岁大叔上大学被质疑“浪费教育资源”

近日,一位52岁退休大叔到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报到引发关注。学校工作人员第一次见到孩子送家长来报到,以至于在校门口执勤的五位老师,有三位要求检查他的录取通知书。

鲁新林年轻的时候从襄阳师专汉语言专业毕业,之后参加工作30多年,因为身体一直不好,工作期间又透支严重,去年住过一次院,医生建议他不能再继续工作了,于是他办理了退休。

去年9月份,鲁新林正式开始复习,为高考作准备。鲁新林告诉记者,最初设想是考本科,开始复习之后心里有了底,不再强求分数,就冲着专科作为目标,以后再专升本。“我是从初中数学开始复习,高中的课本草草过了一遍,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以前上大学时候的内容了。高考数学只考了50分,确实能力在这摆着。总分411分,考上了就去上,没有强求非要上哪个学校,能往前走就挺好。”

鲁新林称,他注意到很多网友在说他“浪费教育资源”,他尊重不同意见,但不认同此观点。“不是浪费,教育专家陈志文和储朝晖把这个道理说得很透。”

记者注意到,上述质疑声出来后,教育专家陈志文和储朝晖接受了媒体采访。陈志文表示,2001年国家取消高考25岁年龄限制,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很多大专高职院校招不满生是现状,不存在“浪费”;鲁新林“活到老学到老”,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储朝晖称,国家倡导学习型社会,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高龄考生去大学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人们的观点也会趋于一致:终身学习有益身体健康。

鲁新林说自己是在政策下规规矩矩考的大学,上大学是他个人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他重新上大学的举动,在家族内部和当地起到一定的带动学习的作用。“一些亲戚朋友劝自己孩子的时候,就会拿我举例子,说你看他那么大年纪了还坚持读书上学,你们年轻孩子为什么早早地不上学了。我也希望能起到这样的带动作用。”

鲁新林说,对于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用处,他没有过多考虑,也不能用常规思维考虑,因为这个年纪上大学也不是常规事件。

目前,鲁新林已经正式入校,并分配到新生宿舍。他说,室友们开玩笑都喊他叔,被他纠正为“哥”。“相处起来也没啥问题,现在的孩子一代一代素质都比以前高。希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吧。”

谈及下一步计划,鲁新林表示:我目前的计划是专升本,争取考上本科。本科毕业以后,再考虑下一步。反正人一定要往前走。

综合《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