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鲜果销售”到“精深加工”
果蔬深加工项目带动果农增收共富
记者 徐正达
榨汁、灌装、杀菌、贴标、装箱……近日,在位于兰溪市香溪镇的浙江兰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工人们忙着将一箱箱双柚汁装车,运往各个销售点。
“今年,颜值高、口感清爽的双柚汁成了爆款,我们也开始试生产,而且卖得特别好。”兰森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郭建辉说,虽然公司生产各类果蔬汁及杨梅酒、玫瑰酒、紫米酒等花果酒,但主打产品还是杨梅汁,这也是公司成立的初衷之一。“杨梅鲜果存在赏味期短、运输难、新鲜原材料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等问题,导致销售不稳定、丰产不增收。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杨梅等兰溪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保障果农利益。”
目前,兰森食品公司已与马涧、香溪、柏社等3个乡镇的28家(户)农村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该公司去年以每公斤8元的保价价格,收购杨梅鲜果1200余吨,今年的保价提高到每公斤10元,农户收入提高了2倍多。
“果蔬深加工企业的落户,给我们果农带来了很多好处,最直接的就是不用为销路发愁。”香溪镇杨梅种植大户董立富告诉记者,以前杨梅的收购价基本在每公斤3至4元左右,还要送货上门。深加工企业落户后,收购价达到了每公斤8至10元,收购方还会上门收,有多少收多少,能够最大化保障杨梅种植户的收益。
“另外,以前我们最怕杨梅成熟的时候遇到雨水天气,雨水一多,采摘及销售、运输、保存等问题很让我们很头疼。”董立富说,现在,跟深加工企业签订保价协议后,对方会以保价订单的合作模式收购杨梅鲜果,加工成价值更高、便于运输和储存的杨梅汁等衍生产品供应市场,能够确保杨梅不浪费。
除杨梅外,香溪镇还是全市果桑主要种植地,种植面积3100亩,年产量近3140吨,年产值达1193万元。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桑葚成熟以来,销售情况堪忧,经相关部门牵线搭桥,兰森食品公司保价收购了7000多公斤桑葚,为果农实现从线下“流动商贩”到线上预售、线下深加工的销售模式升级,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如果没有深加工企业来收购,下雨天基本没人愿意来采摘桑葚,一亩地基本有一半的果子要烂在地里。”在香溪镇龙港村,兰溪市杨帆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晓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种植果桑近800亩,以前正常情况下,果农们每亩收入能达到4000至5000元。今年,下雨天大家也积极采摘桑葚,每亩收入达到了7000至8000元。“有了保价收购协议,今年下半年,合作社计划新增果桑种植面积300亩,并鼓励其他果农增加种植面积。同时,还将引进更好的果桑品种。”郭晓华说。
做长做深产业链,不仅让果农们增收不少,企业自身也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兰森食品公司已与瑞幸咖啡、味全、古茗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初加工原料。今年,该公司还引进了一条年产8000吨HPP超高压杀菌生产线,通过这条生产线杀菌处理的果蔬汁,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防腐剂,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果蔬的鲜味和营养成分,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果蔬的鲜甜。
与此同时,兰森食品公司还联合浙江农合集团,上线“兰农汇”数字化平台。平台以兰溪杨梅为切口,搭建数字化果类产业链大场景,打通生产、销售、品牌、管理、产销对接、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为农业产业全链路数字化赋能,使普通农户也能共享数字红利、增收共富。
据了解,以浙江兰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蔬深加工共富项目只是香溪“万亩飘香”产业共富联盟的项目之一,此外,还有“美丽城镇+共富”、民宿抱团发展、数字化农业中心等3个项目都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接下来,香溪将继续做优做强农产品深加工,打响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做好共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