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6日 

第02版:要闻

壮大“地标经济” 擦亮富农招牌

兰溪全力建设地标富农增收工程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昨天下午,在兰溪市马涧镇七星山名果庄园的杨梅大棚里,大片大片的杨梅树郁郁葱葱,梅农汤友贵正带领工人们修剪树枝、人工授粉。

据悉,大棚杨梅比自然环境下的杨梅早上市约20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汤友贵通过发展大棚杨梅,收入节节攀升,去年的50亩大棚杨梅,销售额达到了500余万元。今年,他又投入资金,新增30亩、改造30亩大棚杨梅,设施总面积达到110亩。“大棚杨梅保持了较好的品相和甜度,不仅可以提早上市,产量也更加稳定,价格能卖得更高。”在汤友贵看来,杨梅已经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作为浙中最大的杨梅主产区,兰溪紧紧围绕杨梅产业提升这一核心,全力扶持大棚设施搭建,通过持续抓龙头、提品质、创品牌,实现“三产”融合,走出一条有辨识度的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去年,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达7万亩,年产值超4亿元,综合产值超10亿元,带动超2万户农民增收。

事实上,杨梅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兰溪大力实施地理标志富农新战略、全面激发地方农业新活力的一个缩影。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兰溪区域条件优越,农业特色鲜明,目前拥有小萝卜、枇杷、毛峰、杨梅、甘蔗、兰江蟹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排浙江省第一位。今年以来,兰溪以“地标富农增收工程”为抓手,挖掘“地标+”市场潜力,通过引龙头、扩空间、重集聚,推动“地标”产业转型升级。

“地标富农增收工程是兰溪十大民生增收工程之一,也是实施‘生产要素、品种保护、数字管理、品牌开发’四大改革,拓宽强村富民路径的重要渠道。”据兰溪市地标富农增收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金建高介绍,为推进地标富农增收工程,指挥部联合地标产业属地乡镇(街道)、相关产业协会,以及种植、销售大户代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经验座谈交流等方式,提出了讲好“毛峰”故事,融入文化元素,提高地标产品附加值;破解小散种植面积流转瓶颈,建基地育产业大户,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之路;统一包装管理,集中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等一系列适用于地标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目前,指挥部工作人员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召开了6场座谈会,对4个地标产品进行深入调研,调研进度达到了66.7%。下一步,我们还将前往典型农产品示范区,学习当地优秀的种植销售模式,借鉴成功经验,梳理相关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提供要素政策支持,全面推进地标富农增收工程建设。”金建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