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6日 

第05版:专版

研有所思 学有所获

兰花学子探寻乡村之春

微微暖风,轻轻吹过,唤醒了春天最明媚的景色。3月15日,一场研学之旅在春日拉开了序幕,兰溪市兰花小学的学生来到诸葛村、王家村、厚伦方村、夏李村等地,开启了由兰溪市融媒体中心组织的乡村春游特色研学之旅。

十岁“成长礼”开启新里程

“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要做一个有素养的人……”在诸葛镇诸葛村文化礼堂,举行了此次研学活动的重头戏“十岁成长礼”。活动中,一群四年级学生以“少年立志强”为主题,身着汉服集体过了一个十岁生日。

十岁,是孩子们逐渐告别懵懂稚嫩,迈向青春活力的重要转折点;十岁,是孩子们七彩童年中的一个篇章,它为书写精彩人生的作品设置了绚烂的开篇。通过十岁成长礼,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暖,明白成长的意义。

成长礼仪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最传统”,孩子们身穿汉服,正捋腰带、平服饰,个个衣冠整洁、表情庄敬,随后集体行谢恩礼,向老师、父母等长辈感恩致辞。为了增加仪式感,大家还登台解密孔明锁奥妙,寻味非遗民俗的乐趣。在完成中式礼仪后,一个个插着“10”字的小蛋糕被端到了现场,孩子们许下美好心愿,完成了自己的十岁成长礼。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父母、老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十年来,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十岁了,研学活动成长礼让我们懂得感恩,学会表白。”四(4)班学生倪若菲说。

李渔故里声声动梁尘

“李渔何许人也?”“李渔是我们兰溪人,是个戏曲家。”在永昌街道夏李村,兰花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参加了“李渔声声动梁尘”主题研学活动,大家走过伊山别业吊桥、笠翁小道,在李渔墙画前听讲解,当得知李渔文化底蕴深厚时,大家无不惊叹。

据了解,“李渔声声动梁尘”主题研学活动以《闲情偶寄》为依托,以婺剧艺术为灵魂,让同学们从“戏声调”与“诗声情”两大篇章,沉浸式感受戏曲与诗歌的对话。

来到李渔戏剧小镇,当然要过一把戏瘾。听韵赏戏之后,同学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当“剧中人”,随后纷纷画上脸谱、穿上戏服,甩起水袖摆出造型,跟着老师揭开婺剧的神秘面纱,颇有一番“小戏精”的味道。

李渔的才情不仅体现在戏剧天赋上,也折射在他所作的丰富的诗歌里。在李渔诗路馆,大家学习李渔的诗句,引用诗句中的词进行“飞花令”,通过诗词朗诵、创作,领会平仄对仗,掌握声韵格律,加强语感,丰富学识。

“在精彩的表演和互动体验活动中,小朋友们从听、学、唱、画、赏等多种形式入情入戏,徜徉在浓浓的戏剧文化中,了解婺剧历史与传承,体验沉浸式戏剧研学活动的精彩。”带队老师范静思说。

领略多彩畲族文化魅力

做麻糍、跳竹竿舞、“押加”比赛……在诸葛镇厚伦方村,兰花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开展民俗文化体验研学活动,感受畲乡风情,传承传统文化。

厚伦方村是少数民族畲族集居村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浓厚。在厚伦方村,同学们感受着畲族文化的气息,沿着村路参观56个民族的服饰、节日礼仪等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民族景观墙,以及展示着具有畲族民族特色的物品、器具、服饰的民俗陈列馆。

在做麻糍环节,大家跟着工作人员体验一团糯米如何通过打磨变成美食的收获见闻。只见大大的木锤起起落落,捶打在冒着热气的糯米里,米团渐渐变得软糯。紧接着,新鲜麻糍出炉,大家学着用米团裹上自己喜欢的馅料,往嘴里一塞,直点头称好吃。

厚伦方村的礼堂也是格外热闹,同学们在这里举行了“押加”比赛。同学们将红绸布绑在身上,一股劲儿往前冲,蛮力和巧劲儿并进,直至将红绳拉到自己这边,便是获胜。伴随着“开合开开合”的敲击声,畲族的姐姐们双脚在竹竿间来回舞动跳跃,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竹竿舞的民族特色。

“畲乡文化源远流长,服饰精美绝伦,还有好多好吃好玩的,这里简直是一座文化大宝藏。”三(3)班学生徐梓宸说。

遇见白露遇见春

芳菲三月天,正是亲近自然时。兰花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们来到“森林氧吧”王家村,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开启幸福快乐研学路。

王家村位于白露山脚。白露山地势高峻,林木茂盛,风景秀丽,是兰溪历史悠久、寺庙规模宏伟、人文景观丰富的风景旅游胜地。同学们参观游览了王家村环保房、洗衣房、白露草堂等,全面了解王家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登白露山,拾级而上欣赏春日美景,也是研学的活动之一。登山行程起始阶段比较平缓,随着队伍向山地不断挺进,道路也变得陡峭起来。一路上,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步履不停,互相打气,在山道上尽情挥洒少年时光。尽管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大家都经受住了挑战。半小时后,同学们顺利到达目的地,如诗如画的风光尽收眼中。

研学活动最后一项内容是动手制作“白露风情”主题标本瓶。大家将王家村收集来的油菜花、桃花、梨花等落花,装饰成一个个春天标本瓶,传递爱护环境的理念。

记者 姜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