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6日 

第06版:城事·人物

文章导航

从乡村舞台到央视舞台

崔雅倩:戏曲舞台绽放青春

从稚嫩地学习婺剧,到反复地推敲每一个动作,再到如今扎实沉稳地展现戏曲魅力,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优秀青年演员崔雅倩始终将热爱付诸行动。肯吃苦、勤练功、善担当,她将饱满的艺术激情融入表演之中,致力于将唱响婺剧视作一生的梦想和使命。

年纪轻轻的崔雅倩以勤致胜。2004年,她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小梅花奖比赛,以《盗库银》一折荣获小梅花奖“金花状元”称号;2019年去北京参加了2020年央视新年戏曲晚会;2021参加央视乡村大舞台栏目录制,荣获乡村出彩之星。在今年的央视春节戏曲晚会上,崔雅倩作为主演之一,和一众配演精彩互动,展现了戏曲毯子弓、把子功、串翻身等各种高难度技巧动作,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半路出家 痴心学习婺剧

崔雅倩出生于河南,从小爱好文艺表演,10岁时被送往艺校学习豫剧。腰功、腿功、毯子功、把子功……在艺校,从早到晚的艰苦训练,浑身疼得让崔雅倩暗地里掉过不少眼泪,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选择,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学传统戏剧很苦,练功受伤是常有的事。”崔雅倩暗下苦功,成为艺校的尖子生。16岁时,崔雅倩来到浙江,经师姐推介,进入了民营剧团。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了婺剧。

戏曲讲究“四功五法”,包括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每一项都必不可少。要做一个婺剧好演员,既要有过硬的动作功,又要有饱满的唱腔,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跟着老师录音试唱,慢慢地,她明白了如何加装饰音,如何做到声断气不断,如何表达人物的情绪等技巧。正是用心学习,她得到了快速成长。

2019年,崔雅倩成功考入了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2020年,她被派到李渔戏剧研究院排演《杨八姐闯幽州》。

文戏武做 用“青春”点亮婺剧华彩

从乡村舞台到央视舞台,并非一蹴而就,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努力。

兰溪剧院里,一身便服的崔雅倩提枪上场,高台空翻落地。连续的翻身,一系列高难度打斗……尽管唱词动作,她已熟稔于心,但每次演出前,她依然会和其他演员一起认真排练,一丝不苟。

“我一般早上六点多起床,先过来练唱腔,然后和大家一起练基本功、走圆场、练刀枪把子。”崔雅倩告诉记者,在戏剧剧目的表演中,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武旦演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训练的强度也更大。

记者看到,崔雅倩的脚踝到小腿部分层层包裹着红色绒布的腿套,厚厚的海绵看起来很是厚重。崔雅倩解释,在和同伴配合表演踢枪的时候,她需要用小腿将枪杆踢给同伴,踢得次数多了,小腿就会疼,而这个自制的厚腿套可以更好地保护小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是踢枪杆这样一个动作,台上表演或许只踢四五枪,私下里,崔雅倩要反反复复练上几百次、几千次,甚至几万次。这样的训练,既考验演员的体力,也考验他们耐心和毅力。当团队需要合作的时候,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十分重要。崔雅倩说,只有练得多了,在台上失误才会少。

剧团鼓励演员以戏带功,只要年轻人想学习,团里就支持,或帮助请老师,或送出去向其他剧种学习。崔雅倩凭借着聪慧的天资和加倍的努力,加上剧团对青年演员的大力培养,几年时间里,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她出演的婺剧《杨八姐闯幽州》《青蛇传》《火凤凰》《泗洲城》等剧目,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喜爱。

走出剧场 让婺剧“圈粉”全世界

去年底,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在分院选拔演员,参与央视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的录制。崔雅倩经过层层筛选,顺利进入了表演团队。

“我们12月9日一大早就赶往温州,抵达后便立即投入到排练。下午排练结束,匆忙吃了一点饭,又马上开始化妆、包头、穿服装,进入到正式录制,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崔雅倩告诉记者,虽然时间紧、强度高、节奏快,但能代表李渔戏剧研究院跟随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参加央视春晚,她觉得“很自豪,累并快乐着”。

在鲜花和掌声背后,崔雅倩也始终不忘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作为八婺大地上的一朵奇葩,不少金华人是看婺剧长大的,金华的婺剧土壤非常深厚。今年以来,崔雅倩与同事们奔赴各地,带去了《白蛇传》《闹花台》《火凤凰》《百花公主》《珍珠塔》等婺剧经典大戏,为戏迷们送上不可多得的视听盛宴。

“我们在农村演出,几乎场场座无虚席。”崔雅倩骄傲地说,每到一地,她和剧团都会不遗余力推广婺剧文化。“只要观众看得开心,我们做的事情就有意义。我们想通过送戏下乡、‘种’戏进校园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更多的婺剧观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