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文化载体 赓续古城文脉
兰溪全力推进李渔文化赋能工程
记者 蒋宇欣
“老街历史文化丰富,具有极高的保护、开发和研究价值。我认为应该把李渔文化铸入老街灵魂。”“我建议整合周边资源,实施差异化融合开发,打造独有的李渔商旅爆款。”……
日前,一场关于李渔文化的“头脑风暴”在兰溪市永昌街道开展。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从学术、理论、实践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把脉李渔文化发展,促进李渔名人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做大。
李渔是永昌街道夏李村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享有“东方莎士比亚”“世界戏剧大师”的美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近年来,兰溪加大力度挖掘、利用李渔文化,先后举办中国画学术研讨会、李渔文化产业论坛、李渔戏剧汇、李渔文化周等活动,全力打造一批公共文化场所,推进“李渔文化+”在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
这两天,兰溪芥子园里热闹盈盈,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和艺术爱好者。据悉,兰溪芥子园始建于1986年,是全国重要的李渔纪念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充分挖掘李渔文化内涵,2021年,兰溪投资2500万元,对芥子园进行改造提升。
作为传播李渔美学思想、展示李渔文化的重要窗口,改造后的芥子园增设了李渔生平展览,系统展示生活玩家李渔的人生与才情,游览者可以细细品味园林中蕴藏的李渔文化,更深入地走近李渔、了解李渔,体会到有戏有味的兰溪日子。
文化是兰溪的根与魂,体现城市发展的厚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兰溪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力推进“李渔文化赋能工程”,加快李渔文化标识地打造。
“李渔文化博大精深、意韵丰富,是兰溪特有的文化符号,是兰溪人共同的财富。”据兰溪市李渔文化赋能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陈兴兵介绍,为推进李渔文化赋能工程,指挥部全面启动“李渔+”文化赋能工程,通过李渔文化研究、文旅融合、艺术传播、产品开发、品牌战略“五个维度”,打造李渔文化标识地。
“要发展李渔文化产业,首先要将其文化内涵定义清楚,也就是对李渔这个人怎么看。”陈兴兵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对李渔基因进行解码,深入挖掘、研究、普及李渔的文化成就及思想价值,让人们意识到李渔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对戏剧发展、日常生活、休闲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借李渔名片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产业。
“文化基因解码”,“解”是上半篇文章,“用”是下半篇文章。“解码后,我们计划推出李渔文化寻根游、《闲情偶寄》体验游、《笠翁对韵》研学游三条线路,围绕一个村、一座城、一条街、两个园,打造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让游李渔村、看李渔戏、品李渔家乡美食成为更多人的体验。”陈兴兵表示,在文艺传播方面,通过李渔经典作品的重新编排、重新演绎,讲好李渔故事;在市场开发方面,将李渔文化赋能到农业、工业等更多的领域,做好“李渔+”文章;在品牌战略方面,通过节会推广、城市论坛、品牌打造,让“李渔”IP深入人心,促进李渔文化艺术形态、生活形态、城市形态、产业形态、美学形态立体呈现。
此外,为了广纳人才、提供智力,指挥部还成立了李渔文化智库,通过聘请一批智库专家,为李渔文化赋能出谋划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城市内涵的滋养源泉。我们期待着,李渔文化给兰溪这座千年古城注入更多的精神力量和发展伟力。”陈兴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