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3日 

第05版:专版

千年文化解码赋能,乡镇(街道)共话发展——

我心中的兰溪新时代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结晶,也是一座城市的人民最具辨识度的气质、团结奋斗的精神基础。当前,兰溪正处于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抓改革、谋发展,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激励。为此,兰溪各乡镇(街道)积极参与“新时代人文精神”大讨论活动,立足自身情况,为兰溪发展鼓劲造势,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云山街道:铸就人雅、匠巧、善商、视远的人文精神

山水兰城已有1300多年的建县史,城市依江而建,独特的地理环境,便捷的水上交通,历经千年的传承,不仅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文遗迹,也涌现出许多文坛名宿、商业巨子。千百年来,商埠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多元化的特质,铸就了兰溪人雅、匠巧、善商、视远的人文精神,而且世代相传。

人雅。兰溪人历来尊贤重教,注重道德教化来引导,用礼来约束,至诚至孝,从善如流。兰溪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宋时兰溪书院有20余处,由宋及清举进士者202人,以宋明最盛,居金华各县之首。不仅如此,兰溪更是名人辈出,有唐代精通经史、律历和释道的贯休,有明代大儒章懋,文章史学名著一代,英年致仕回乡办学,时称“一代祭酒,八婺儒宗”,还有唐龙父子、赵志皋、唐壬森和近代的戏剧大师李渔等举不胜举,他们不仅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章,也留下了许多让人交口盛赞的善举,更为后人树立了为人从善,雅量容天的道德风范。兰溪人不欺心,不私利,恒守规矩,遵纪守法,形成了人雅、地雅、风雅的千年民俗雅韵。

匠巧。兰溪地处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云山横山隔江对峙,三江拢合、两山相望。登临云山,俯瞰幽幽千载的古城,300多幢粉墙黛瓦的明清徽派古建筑形成了无数条幽幽深巷,经代代匠人的营建,时代元素的赋能形成了以告天台为龙头,以古商城为中轴,探花、曲巷、彩衣、风筝、锡巷、斗富等六条极具特色的小巷,构成了“天下江南”的核心区,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的争创奠定了基础。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演进,许多遗址遗迹只能从史料中查考,但兰溪的根还在,魂还在,韵还在。在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下,兰溪仍然能保持着一座幽巷深深,古风古韵的古城,实属难得。

善商。兰溪人善商与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兰溪为水陆要冲之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雅的人文环境使兰溪的商贸久盛不衰,而且门类齐全。兰溪素来手工业发达,明成化年间手工业28个行业兰溪有732户。嘉庆年间有住坐各色工匠93户,轮班各色工匠594户,涉及30多个行业,匠户征收赋银为金华的35.5%,位列金华之首,成为了“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悠悠千年,兰溪人总这么优雅地诚招天下客、笑迎四方宾,让这座山水城市贸易繁华、充满活力。

视远。兰溪人志存高远,目光远视,敢为人先,弄潮时代。早在民国初年就开设了体育、中医、商业、师范专科等学校,为兰溪的经济发展储备了许多人才。兰溪人最懂得强工兴市的道理,在工业布局上总走在人先,而且涌现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凤凰化工、冶金、农药、化肥、纺织等国营二轻企业,一时间掀起了全省学兰溪、全国学兰溪的热潮。兰溪人就是凭借着高远的眼光、敏锐的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胆气,力拔头筹,抢占先机,使这座千年古城历久不衰,繁华依旧。

当下,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提升营商环境,推进多维度、立体化“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落实和推进这一战略,我们就要反躬自省,找准定位,把兰溪“人雅、匠巧、善商、视远”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发挥出来,融进时代的大潮,为兰溪灿烂的明天助力加油。

诸葛镇:百年烟火 承嬗离合

都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兰溪的烟火气从曾经的繁华商埠到如今的第一早茶,承载着三江口的历史和钱塘潮的文化,氤氲千年成就了兰溪独有的人文精神。

兰溪的烟火气,是开放包容。“三江之汇”“六水之腰”的兰溪水路通达,为商埠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来北往的商客带来天南海北的文化,各色小食、各色风俗都在兰溪这片开放包容的沃土生根发芽。

兰溪的烟火气,是敢为人先。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兰溪乘时势东风快速发展,成就了百强县的荣光。但兰溪并没有就此“躺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敢为人先的“经济责任制”等创新改革举措将兰溪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

兰溪的烟火气,是勇立潮头。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到金华考察时指出“兰溪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这赋予了兰溪崇高的使命,也为兰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时至今日,兰溪在经历跌宕发展后,仍高举实干兴邦的旗帜勇立潮头,奋力吹响“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的嘹亮号角。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兰溪烟火在继承中创新,兰溪人文精神也在传承中发展。从兰溪承嬗离合的烟火气中感受商埠文化的魅力与工业昌盛的生机,用兰溪独有的烟火人文为“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女埠街道:开放自信 拼搏进取 有戏有味

兰溪自唐代咸亨五年(674年)建县以来,因地处衢江、婺江和兰江的交汇点,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茂。女埠作为兰溪的一个缩影,江边的邵家码头等6个码头见证了当年兰溪和女埠的盛况。小小的女儿埠集镇,数百家居民都以经商为业,每天从女埠经过的物资人流数千之多。南来北往的客商在此交汇,带动了兰溪经济的繁荣,也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兰溪,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开放自信心态迎接四方客商,铸就了当年“小上海”的美誉。新时代的兰溪,要继续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心态推进转型发展,用开放倒逼改革,增强全市上下的开放意识,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氛围、大格局。

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市场经济时期的彷徨。毋庸讳言,兰溪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步入痛苦的转型期。当时的兰溪背负国企改制的沉重包袱,错过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工业学兰溪”的历史光环一度黯然失色。兰溪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长期的国有经济的市民文化熏陶,让兰溪人陷于安逸保守的思想和对原有发展路径的依赖,导致一定程度上兰溪人吃苦精神、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欠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兰溪要想在新时代重振雄风,继续领跑八婺乃至全省,必须要有拼搏进取的雄心,不怕吃苦的毅力,敢闯敢试的狠劲,“拼”字当头,沉下心来,深入践行市委的“四大战略”,奋力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兰溪才有可能弯道超车,续写往日的辉煌。

兰溪山水资源禀赋良好,半城山水半城文,文化底蕴深厚,在两宋时期被誉为“天下江南”,具有鲜明的商埠文化、山水文化、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理学文化,文脉千年不断,传承千年不衰。今年1月,一直保存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密山棉毯时隔56年重返家乡,在兰溪市博物馆展出,在全市引起较大关注。纺织业是兰溪传统支柱产业,密山棉毯印证了兰溪纺织业的悠久历史、精湛技艺和重要地位,与兰溪打造“智能织造示范地”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这是一个文化赋能经济的典型例子。此次密山棉毯展出及后续研讨,将进一步增强兰溪人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兰溪纺织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新时代的兰溪要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继续讲好兰溪故事,打造独具特色的宋韵兰溪文化金名片,探寻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奋进“两个先行”、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注入强大文化动能。

记者 成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