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5日 

第06版:芥子园

火车上的“地理”味道

我只要坐火车出行,我妈便给我准备火车三件套:水果、肉烧饼和炸酥肉。水果是超市买的,肉烧饼是小镇烧饼铺刚出炉的,炸酥肉是我妈出品,味道比熟食店卖的还好吃。

每次我妈给我往包里塞“三件套”,我都嫌从家里带食物麻烦,火车上卖饭,到饭点了,买来吃多方便。可我妈比我还懂我,说我这么抠搜的人,在火车上只舍得买泡面和榨菜,为了怕我火车上吃不好,非逼我带“三件套”。

说实话,我妈这“三件套”,肉烧饼绝对属于味道担当,在火车上,我只要把肉烧饼从包里取出,便能瞬间香飘半截车厢。有鼻尖者,能一路“吸溜”着鼻子,顺味找到肉烧饼在哪个座位。

肉烧饼是我们家乡特产,饼皮香脆、馅味鲜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其实技术含量颇高,一般不是亲戚,很难学到制作精髓。

我买烧饼时,常观看其制作方法:将和好的面,揪成馒头大小的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皮,包上腌制好的肉馅,放到一个光滑的凸形瓷器上,用手沾着水将其压薄,再将其放在铺满芝麻的板子上,将一面沾满芝麻,放进炉里烤。

烤炉的直径约有一米多,里面是燃烧的锯末,火上方约四十公分左右是一个铁板,将不带芝麻的那一面往板上用力一贴,烧饼就借着热量贴在了板上。一会儿,烧饼在炉子里慢慢鼓了起来,五分钟左右一个香喷喷的肉烧饼就出炉了。

肉烧饼不是用火烤,而是用热气炙,特别酥嫩,既有芝麻香和面香,又有肉馅的鲜味,这三种味道组合在一起,形成肉烧饼独有的香味儿。

肉烧饼偷吃不了,隔老远就能闻到烧饼味儿。我在火车上吃时,总引来周围乘客围观,询问我所吃何物,我一次次给大家普及,肉烧饼的做法,并让大家分吃一个。

我主动分享,是我的待客之道,大家不吃,是大家的出行之道。出门在外,防备心还是应该有的。所以我礼让过多次,但大家都笑着拒绝了。

只有一次,我的下铺是一位父亲带着一个三岁男孩,男孩被肉烧饼味馋得不行,我递给他一个,他父亲开始是拒绝的,但看着男孩老盯着我咽口水,便接了过去,让男孩吃了。

我开玩笑说,我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你们不要怕,吃出问题,就找我,我跑不了。

后来,我把此事告诉了我妈,我妈说,以后坐火车不带肉烧饼了,改成油酥火烧。肉烧饼太香,送给人家吃,人家又不敢吃陌生人的食物,净馋人家,这样不好。随后我妈又说,不然还是带几个,多用几个塑料袋封严实,下了火车,到了旅店再吃。

我从18岁离家到外地上学,便开始坐火车,到现在已经有30年的火车出行史了。从绿皮火车到现在的高铁,火车在提速,但火车上的食物变化却不大,除了榨菜泡面火腿肠这些大众食物,全国各地的乘客自带家乡美食的也很多,从一个乘客自带的食物就能判断出他是哪个地方的人。

出行千里,家乡食物必送一程,这种食物所自带的“地理”味道,对离家的游子而言,是母亲的牵挂,也是一种味蕾上的乡愁慰藉。

马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