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9日 

第05版:关注

文章导航

火车票难抢上热搜

双节叠加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9月15日起,中秋节期间的火车票正式开售,一时间,“开售即候补”“比往年更难”“系统崩了”等话题瞬间位居热搜榜单前列。作为2023年的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同时又是双节连休8天的“超长黄金周”,在“探亲+旅游+亚运”等多重需求交织下,旅游市场预计将迎近年来最集中释放的出游热潮。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制定方案,出台政策措施,促消费、稳增长。

你开始制定假期计划了吗?是选择外出游玩还是待在家里?

中秋国庆可拼17天长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面对“休8上7”的放假安排,选择带薪休假、拼假出游的用户不在少数,其中,“请2休10”即10月7日至8日请假2天和“请4休14”即9月25日至28日请假4天的方案最为“常规”。

“如果在国庆假期后的这7天内请个假,再连上后面的周末,就能拼出17天长假。这意味着可以从9月29日中秋节一直休息到10月15日。”网友小琦就盘算着“请7休17”即10月7日至13日连请7天的拼假方案,加上中秋国庆8天假期以及10月14日至15日2天周末,凑出了足足17天的超长假期。

“半个月的假期,我想去草原。目前考虑呼伦贝尔或新疆伊犁。”小琦说,在草原上住一个蒙古包,然后白天随牧民放羊牧马,傍晚时分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听他们唱起长调,晚上的时候点一盏灯看自己想看的书;又或者在没有云和月的晚上看星空万里,幻想哪一颗是属于自己的前世今生;还或者在草原上骑着马儿唱着歌儿谈起一段怦然心动的爱情……这是目前最想要去虚度年华的方式,有点辛苦又有点文艺。

在灵活多变的拼假方式下,当大多数用户还在享受暑假后错峰出游的乐趣时,一部分旅游积极分子将于9月23日提前开启中秋国庆的旅途。数据显示,途牛预订9月23日出发的用户中,有近30%的用户出游行程将延续到中秋国庆假期。

此外,从9月29日至10月6日的出游热度来看,预计今年中秋国庆出游高峰将集中在9月29日至10月3日期间,出游峰值在假期第一天即9月29日。

小众目的地需求上升

8天连休公众假期,为游客开启一段更长的旅途创造了先决条件。据媒体报道,目前,各大旅行社的收客数据显示,在假期首日即有一批尽可能用满长假的6至8天长线游团队出发,而更为集中的出游潮则出现在中秋节后的3天,即9月30日至10月2日。

与此同时,亲子家庭将在国庆黄金周继续唱主角,并且退休长者群体加入国庆出游大军。今年旅游市场复苏以来,在旺季“全年龄段客群参与出游活动”的特点得以延续。

兰溪市民胡女士就准备趁着假期,陪伴父母与孩子一同出去旅游。“孩子可以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大人也可以趁机放松下心情。”胡女士表示,因为父母年迈,时间最好不要太长,三四天的周边游最合适。计划感也不应该太强,带着老人和小孩,常常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打乱计划是常有的事情,最好是顺其自然。

据了解,一批高性价比、主打满足游客中短途出行需求的主题线路在国庆前后扎堆上架,是今年国内跨省游的又一特点。作为集中出游的旅游旺季,赴热门景区游玩难免会碰上游客扎堆的景象。相对应地,游客在黄金周错峰出游的需求不断增长,寻觅人少景美的小众目的地和玩法的需求更是持续上升。

地方纷纷出招揽客

今年以来,旅游餐饮等业态快速恢复,成为各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暑期旅游的上佳表现,使得各个城市更加重视即将到来的国庆旅游,出台更为积极的措施来争取游客,城市之间的“内卷”加剧。

最近,很多城市都在发放文旅消费券。9月7日,成都通过6家平台向全国游客发放2000万元“相约公园城市,畅游幸福成都”文旅消费券。在此之前,安徽黄山也面向全国游客发放2000万元市级券、2000万元景区券和1000万元区县券三类文旅消费券。

同样,兰溪日前也发放了第三季度餐饮消费券,趁着双节的到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在游玩方面,各地应加大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例如,“盖章式旅游”的时兴为年轻游客的旅行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仪式感,不少景区设立专门的印章点,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印章,将当地的著名景点、地标性建筑、美食、重要文物等融入印章中,增加游客参与度并提高收集印章的乐趣,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对目的地的关注,发现更多的隐藏景点和特色旅游体验。

此外,各地还应持续开展打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及“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欺骗和强制购物、商家缺斤短两和出租车以及“黑车”甩客、宰客等行为。

假期集中出游,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各方应通力协作,积极实施多举措应对旅游高峰期,将有关服务做实做细,不断提升游客旅游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记者 蒋宇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