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产端 畅达流通端 拓展销售端
兰溪打好“组合拳”助力农产品走出“深闺”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秋风起,蟹脚痒。这段时间,兰溪“兰江蟹”的养殖户们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9月中旬就开捕了,我们的蟹个头大、品质好,每天要捕200公斤左右。”昨天,在位于赤溪街道柳塘村的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孙崇康告诉记者,得益于天气及养殖技术的提升,今年他家260亩基地亩产“兰江蟹”150公斤以上,比去年增长50%以上。
兰溪地处婺江、衢江、兰江三江交汇处,拥有发达的水系、丰富的渔业资源,兰江河床有砂砾、泥土、苦草等,十分适合河蟹觅食生长,造就了“兰江蟹”的优良品质。为做活“蟹”文章,兰溪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循环水工程、配套智能化设备等一系列举措,使“兰江蟹”逐步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螃蟹养得好,销售渠道也需多样化。“目前主要销售母蟹,8只二两半的母蟹礼盒卖358元,三两的则可以卖到528元。我们的销售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抖音直播、土特产店、企业团购等,基本不愁卖。”今年,孙崇康化身主播,用短视频、网络直播方式,让他的“兰江蟹”“触网”,把真正的好蟹送到消费者面前。
眼下,甘蔗也是时令农产品。在女埠街道汇潭村,成片成片的甘蔗长势喜人。昨天,正在田里忙碌的蔗农邵国新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天气适宜,他家16亩甘蔗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20多天,而且品质也很不错,从9月底开始收割售卖以来,销售情况比较理想。
女埠街道是兰溪甘蔗主产区,以种植红皮果蔗和糖蔗为主,种植面积约7000亩,亩产值1.2万元左右。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积极延伸产业链,生产甘蔗的农副产品,不断促进甘蔗产业健康发展。
汇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邵建新表示,甘蔗种植及深加工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前几天,汇潭甘蔗走进杭金衢高速兰溪服务区,借助高速公路的庞大客流,不仅提高村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也持续打响汇潭甘蔗品牌。“村里的甘蔗共富中心即将投用,将红糖加工厂、包装车间、产品展示厅、产品售卖厅等结合,进一步筑牢生产端、打通流通端、拓展销售端,让越来越多的蔗农都品尝到丰收的‘甜蜜’。”邵建新说。
“兰溪小萝卜”“兰溪枇杷”“兰溪毛峰”“兰溪杨梅”“汇潭甘蔗”“兰江蟹”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兰溪最具特色的“土特产”。今年以来,兰溪抢抓机遇、提早谋划,通过打造品牌、加强合作、畅通销售等措施,实现农产品产销两旺。
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市场。兰溪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撬动力,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业主体”的订单销售模式,链接核心产区农村合作社,入驻世纪联华精选、阿里平台等高端平台,举办网络销售大赛,通过“兰溪农发”区域农产品品牌产品溢价15%。同时,创新打造三级品牌运营体系,建立黄店、马涧乡村运营中心,推动农产品生产、展示、销售一体化运营,助力农产品走出“深闺”,拓宽强村富民路径。